系舟浯溪下,策杖登崇台。
嵚崟石壁古,手拨苍云开。
娲皇彩烟灭,遗此青瑶瑰。
元公性奇崛,首发雕锼灾。
灵光落台斗,照耀衡湘隈。
白日映寒野,旷望江流回。
山僧指陈迹,故宅久已灰。
污尊依然好,饮者安在哉。
感叹惜形役,长歌下崔嵬。
系舟浯溪下,策杖登崇台。
嵚崟石壁古,手拨苍云开。
娲皇彩烟灭,遗此青瑶瑰。
元公性奇崛,首发雕锼灾。
灵光落台斗,照耀衡湘隈。
白日映寒野,旷望江流回。
山僧指陈迹,故宅久已灰。
污尊依然好,饮者安在哉。
感叹惜形役,长歌下崔嵬。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浯溪》描绘了浯溪的壮丽景色和历史遗迹。诗人在浯溪下系舟,然后徒步登上崇高的台子,感受到石壁的古老与峥嵘,仿佛能拨开云雾,追溯到女娲补天的神话。他赞叹娲皇彩烟虽已消散,但遗留的青瑶瑰宝仍熠熠生辉,象征着历史的厚重。
诗人提及元公(可能指某位历史人物)的奇特性格和对雕锼灾难的预见,暗示了历史的兴衰变迁。灵光从台斗洒落,照亮了湘江两岸,白日映照下的寒野更显空旷,江水回转,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山僧指点着古迹,告知诗人古宅早已化为灰烬,尽管酒杯依旧,但曾经的饮酒之人已经不在,引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沧桑的感慨。最后,诗人以长歌表达对人生短暂和形役无常的深深叹息,伴随着离开崇台的崔嵬之地,情感深沉而动人。
吁嘻尘世间,流光一何疾。
太妃享遐龄,亦复返天一。
陈觞奠酒浆,泪自痛肠出。
言念培育恩,余哀曷有极。
曩余侍圣祖,孙行特蒙宠。
承命煦妪余,太妃恩实重。
孝养已无方,懿范获承奉。
朝来观素幔,潸焉涕如涌。
如涌涕难收,纷焉增百忧。
忆余髫龄时,惟知梨栗求。
太妃喜余敏,余疾太妃愁。
淑灵侍皇祖,物化天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