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草共残年,何人慰眼前。
忧生心悄悄,哀死泪涓涓。
情郁多朝饮,神销邮夜眠。
向来行乐处,回首竟茫然。
草草共残年,何人慰眼前。
忧生心悄悄,哀死泪涓涓。
情郁多朝饮,神销邮夜眠。
向来行乐处,回首竟茫然。
这首诗《残年》由明代诗人叶太叔所作,描绘了诗人面对晚年时光的复杂心情。诗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无奈。
首句“草草共残年”,以“草草”二字开篇,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晚年生活的匆忙与无常感。接着,“何人慰眼前”,一句直抒胸臆,道出了在这样的时刻,无人能给予心灵慰藉的孤独与凄凉。
“忧生心悄悄,哀死泪涓涓。”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悄悄”的忧心和“涓涓”的泪水,生动地刻画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忧心于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哀叹于生死的无常与不可逆转。
“情郁多朝饮,神销邮夜眠。”诗人借酒浇愁,试图在白天通过饮酒来排解心中的郁结;夜晚则难以入眠,思绪万千,神魂俱消。这一细节揭示了诗人面对生命晚期时的逃避与挣扎,以及内心深处的痛苦无法轻易摆脱。
最后,“向来行乐处,回首竟茫然。”诗人回顾往昔的欢乐时光,如今却只剩下茫然与失落。这不仅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更是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无力感与迷茫。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深刻反映了诗人面对晚年生活时的复杂情绪,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沉思考。叶太叔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巧妙融合,使得这首《残年》不仅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也蕴含着普遍的人性关怀与哲学思考。
秋花过了。对满除残叶,双鬟催扫。
试卷重帘,别有幽香送晴沼。汉口烟波正杳。
况洛水、微茫难到。想罗袜、定怯深寒,恋此一亭小。
清晓。为谁好。待翠被香残,冶妆侵早。下阶一笑。
摘取怜他鬓边袅。
欹石浅栏相映,应不比、镜中低照。
钗溜也、斜立处,更须悄悄。
秋风纵有莼鱼兴,纶扉肯教轻去。
星琯频移,沙堤稳步,洒遍九垓霖雨。君恩暂许。
趁皖口春云,卸帆乡渚。
检点平泉,赐金添得几多树。
西勾柳眠未起,骊驹嘶便发,欲别还聚。
李径桃蹊,含情望远,此后全凭苍羽。一峰天柱。
盼丝竹逍遥,绛纱真阻。甚日从游,四轩聆细语。
幕府山容敛。逢一只、江上传书小雁。
密密题缄启,麦光砑、细写长亭别怨。
吴潮直接,楚尾通波,偏是相思人远。
恨杀春三月,被杜宇燕尾,帘边催散。
西子湖堤,桃枝杖短。从此新声吟遍。
结个藏书屋,独醉后、儿女灯前拂砚。
不耐纤毫青李,宝泓浓蘸,但擘窠零乱。
枕江沙、无穷秋色,扉竹休掩。
一帘霜晓开门讶,茱萸多半红了。
重阳已忘是今朝,忽鸟封传到。问蓉幕、新添赋草。
筼房催按蘋洲调。
算楮园携酒,扶双屐、梨庄冷风,早见吹帽。
最念绰板尊前、偷声鬲指,那知醉里残照。
蒋山近不碍支筇,定此时登眺。怅宫阁、扃扉林杪。
依人只有黄花小。
便唤起吟情,除却东篱,别无诗料。
春风春雨春郊绿,恰宜探春时候。
况听说城东,正寒梅香瘦。明朝须载酒。
又谁道、吟鞯未就。短杖穿林,单衫藉草,妒君消受。
后日纵堪期,已可惜、今番好花良友。
多少白门山,笑频年辜负。先生归莫骤。
且待我、禁烟前后。趁涨水,一棹同归,问半山桃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