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山容敛。逢一只、江上传书小雁。
密密题缄启,麦光砑、细写长亭别怨。
吴潮直接,楚尾通波,偏是相思人远。
恨杀春三月,被杜宇燕尾,帘边催散。
西子湖堤,桃枝杖短。从此新声吟遍。
结个藏书屋,独醉后、儿女灯前拂砚。
不耐纤毫青李,宝泓浓蘸,但擘窠零乱。
枕江沙、无穷秋色,扉竹休掩。
幕府山容敛。逢一只、江上传书小雁。
密密题缄启,麦光砑、细写长亭别怨。
吴潮直接,楚尾通波,偏是相思人远。
恨杀春三月,被杜宇燕尾,帘边催散。
西子湖堤,桃枝杖短。从此新声吟遍。
结个藏书屋,独醉后、儿女灯前拂砚。
不耐纤毫青李,宝泓浓蘸,但擘窠零乱。
枕江沙、无穷秋色,扉竹休掩。
这首清代龚翔麟的《击梧桐·答独醉先生》是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小令。开篇以幕府山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只传书的小雁,传递着远方的书信,寄托了深深的思念之情。雁书中的内容密密麻麻,字迹工整,写满了长亭送别的哀怨。
接下来,诗人借吴地潮水直抵楚尾,暗示两地相隔遥远,增添了离人的愁苦。春天本是美好的季节,却被杜鹃鸟和燕子的叫声打断,更添离别之苦。西湖堤畔,桃花盛开,诗人手持短杖漫步,感叹新曲无数,却只能独自吟唱。
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设想,要在藏书屋中醉酒,女儿绕膝研墨,但又无法忍受睹物思人,只能将情感寄托于笔端,字迹纷乱。最后,他让江边的秋色无尽,竹扉轻掩,仿佛在说心事如江水,难以遮掩。
整首词以景寓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和离别后的孤独心境,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