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明月逐人来》
《明月逐人来》全文
宋 / 李持正   形式: 词  词牌: 明月逐人来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不卷。玉辇将归,云外闻弦管。认得宫花影转。

(0)
注释
明月逐人来:李持正首创的词调,词牌名取自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中的诗句。
星河:银河。
红莲:指扎成莲花状的灯。
禁街:指京城街道。
暗尘香拂面:此句兼从苏味道诗与周邦彦词化出。
鳌山:元宵灯景的一种。
凤楼两观:指宣德楼建筑,那是大内(皇宫)的正楼门。
翻译
在元宵月圆之夜,明月正圆,那些星星的光在相比之下就显得有些暗淡。春天刚到,春意还不是很浓,忽深忽浅,夹杂着几分寒意。人们都到街上去看灯行乐,熙熙攘攘,灰尘滚滚,还夹杂着仕女们的兰麝细香,扑面而来。抬头望见一轮皓月,不管人们走到哪里,它都会跟到哪里。
皇帝游赏,坐在御楼上观灯。成千上万的彩灯堆叠在一起,熠熠生辉,皇帝从正门楼里出来,看到如此美丽的灯盏感到十分的赏心悦目。皇帝坐于轿中,此时没有风吹动,那轿前的珠帘不卷起来的。皇帝赏完灯后将要御驾回宫,楼上乐队高奏管弦,乐声鼎沸,仿佛从云外传来,不同凡响。臣僚跟着皇帝归去,他们帽上簪着宫花,在元宵节这些彩灯映照下,花影也就跟着转动起来。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夜宴会的画面,通过对星河、春色、红莲等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夜晚聚会场景。诗人运用“明淡”、“深浅”等词汇,不仅刻画出了自然景象的层次感,更传达了一种恬淡和谐的氛围。

禁街行乐一句,透露出宴会是在皇宫或贵族府邸中举行的,而“暗尘香拂面”则让人感受到夜风中携带的花香,增加了诗的感官体验。皓月随人的描写,既表现了月光的柔和,又烘托出了宴会参与者的高贵身份。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通过对宫殿建筑的描绘,强化了场景的宏伟与壮丽。东风静珠帘不卷,则是对室内环境的一种描写,展现了宴会的宁静和私密。

玉辇待归、云外闻弦管,预示着宴会即将结束,而“认得宫花影转”则让人联想到宴会中的人们可能在赏玩或徜徉于宫中的花景之中。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绘,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好意境。

作者介绍

李持正
朝代:宋   字:季秉   号:大小李   籍贯:莆田(今属福建)   生辰:1115

李持正,字季秉,莆田(今属福建)人。少与叔伯辈的李宗师驰名太学,号大小李。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知德庆、南剑、潮阳。事迹见《莆阳文献传》卷一五。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一六:“乐府有《明月逐人来》词,李太师撰谱,李持正制词。持正又作《人月圆》令,尤脍炙人口。近时以为王都尉作,非也。”存词二首。 
猜你喜欢

鹧鸪天.癸亥初春浔阳江干作

未放阳春入鬓华。一生清恨过恒沙。

东风泪满青芜国,子夜歌残碧玉家。

羁思迥,水云赊。东蒙旧隐杳归槎。

当时松雪心期在,何处招魂赋楚些。

(0)

女冠子·其一清明题亡儿镦遗墨柳条双燕幅,拟韦端己

四月五日又是,暮春之七绿杨时。

有恨成伤逝,含凄欲语谁。

别来真是梦,忘去转多思。双燕生前,墨尚差池。

(0)

望梅.次王碧山韵,本意

小园春寂。乍东皇布暖,冻梅初坼。

道汉宫、佳话新妆,被烂熳花风,堕飞芳额。

奖绿催红,觑偷绽、阿娇颜色。

但携尊不语,踏雪自寻,莫教轻掷。昭君早经去国。

对胡沙恨远,何计重忆。

想月明、先照谁家,报聊赠江南,一枝消息。

淡影朦胧,却怕听、玉龙哀笛。

怨归迟、素心一点,梦回画驿。

(0)

更漏子·其三

恨离情,愁未面。争奈又难相见。金钿卜,更生怜。

指荑抡数天。心烬穗。腮痕泪。好梦不如人意。

阑倚望,气侵寒。者宵星月残。

(0)

西子妆.菊中有名醉西施者,以君特自制曲韵写之

秋软一畦,露融双脸,梦里非花非雾。

化身重九作宫妆,苧萝村淡红香堍。娇魂倦舞。

请蝶影将它绊住。问东篱、似浣纱人否。芳心如许。

前生误。越艳西江,尽送明月去。

一枝枝向屧廊空,剩碧尊、晚吟霜树。陶家断句。

几曾为吴娘重赋。望江南,怕听潇潇夜雨。

(0)

金缕曲·其四

掷笔千花放。觉差强、杜陵野老,白头唫望。

毕竟友人无上寿,几个修罗身量。

累吾辈替他悲怅。

三十年华尘与土,算难将、两字才名葬。

风月夜,古魂荡。还君位业琼楼上。

劝从今鬓丝珍重,莫添愁况。

一种悲秋兼病雨,怕是神仙通恙。

天尽处白杨如巷。

卖履分香都气尽,便英雄、也到西陵帐。

秋坟句,听来响。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刘弇 岑参 秦观 吴潜 许浑 毛滂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