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峰如莲花,古佛坐其蒂。
石室云为门,微风自开闭。
昔年采石人,雕凿只随意。
妙明出顽矿,是即最初地。
千螺释迦髻,十丈修罗臂。
石火诗中禅,斧劈画中诣。
会从奇险间,拜佛问其谛。
怪峰如莲花,古佛坐其蒂。
石室云为门,微风自开闭。
昔年采石人,雕凿只随意。
妙明出顽矿,是即最初地。
千螺释迦髻,十丈修罗臂。
石火诗中禅,斧劈画中诣。
会从奇险间,拜佛问其谛。
这首清代诗人汪守愚的《石佛寺》描绘了一座奇特的山寺景象,以生动的比喻和细致的描绘展现了石佛寺的风貌。首句“怪峰如莲花”运用了比喻,将山峰比作盛开的莲花,形象地刻画出山势的秀美和奇特。接下来的“古佛坐其蒂”则暗示了寺庙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仿佛佛像本身就生长在这莲花般的山峰之上。
“石室云为门,微风自开闭”进一步描绘了寺内的神秘与宁静,石室简朴而自然,仿佛被云雾轻轻掩映,微风的吹拂仿佛能自动开关门户,增添了禅意。诗人回忆起“昔年采石人,雕凿只随意”,表达了对古代匠人的敬仰,他们无意间的雕琢却造就了这座非凡的寺庙。
“妙明出顽矿,是即最初地”揭示了寺庙的来历,暗示着佛法的智慧和力量源自于平凡的石头,这是佛教教义中的顿悟和转化。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千螺释迦髻,十丈修罗臂”赞美了佛像的雕塑艺术,如同螺纹般精细的佛头和修长的手臂,都体现了高超的技艺和深远的意境。
最后,“石火诗中禅,斧劈画中诣”将寺庙的艺术与禅意相结合,表达出在诗歌和绘画中也能感受到佛的智慧。诗人以“会从奇险间,拜佛问其谛”收尾,表达了自己在面对这奇险景致时,对佛法真谛的追寻和敬仰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石佛寺的外在景观,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和佛法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