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禾黍满林秋,犹见灵光鲁殿留。
五代干戈今昔感,重阳风雨旧新愁。
平山莫问堂前碣,滁水空余亭外流。
当日归田非故土,知公遗慕系松楸。
荒凉禾黍满林秋,犹见灵光鲁殿留。
五代干戈今昔感,重阳风雨旧新愁。
平山莫问堂前碣,滁水空余亭外流。
当日归田非故土,知公遗慕系松楸。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充满历史沧桑的画面。首句“荒凉禾黍满林秋”以秋日的荒凉景象开篇,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迁。接着,“犹见灵光鲁殿留”一句,通过“灵光”与“鲁殿”的对比,既赞美了古建筑的不朽,也隐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怀念。
“五代干戈今昔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动荡的感慨,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变迁紧密相连。“重阳风雨旧新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季节的变化与内心的忧愁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深沉的怀旧情绪。
“平山莫问堂前碣,滁水空余亭外流”两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寄托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怀念。这里的“平山”、“堂前碣”、“滁水”、“亭外流”,都是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静谧而略带哀愁的场景,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
最后,“当日归田非故土,知公遗慕系松楸”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这里的“松楸”通常指坟墓旁的树木,象征着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以及对家族传统的坚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