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霜后更沉涵,溪上愁人雪半簪。
市散争归桥纳纳,橹摇不进水潭潭。
利倾小海鱼盐集,味入他村酒茗甘。
百里源流千里势,惠州城下有江南。
西溪霜后更沉涵,溪上愁人雪半簪。
市散争归桥纳纳,橹摇不进水潭潭。
利倾小海鱼盐集,味入他村酒茗甘。
百里源流千里势,惠州城下有江南。
这首诗描绘了西溪在霜雪覆盖后的宁静与美丽,以及当地生活的生动场景。首句“西溪霜后更沉涵”以“沉涵”二字,形象地展现了霜雪覆盖下西溪的深邃与静谧。接着,“溪上愁人雪半簪”一句,通过“愁人”和“雪半簪”的细节,赋予了画面情感色彩,仿佛在寒冷的冬日中,有人独自站在溪边,思绪万千。
“市散争归桥纳纳,橹摇不进水潭潭”两句,描绘了市集散去后,人们争先恐后回家的情景,桥下的景象显得格外宁静。而“橹摇不进水潭潭”则通过橹声与水潭的回响,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与和谐。
“利倾小海鱼盐集,味入他村酒茗甘”两句,转而描述了当地的经济活动与生活气息。渔盐的交易汇聚了小海的繁荣,而他村的酒茗则增添了生活的甘甜,展现了西溪地区丰富的物产与淳朴的生活风貌。
最后,“百里源流千里势,惠州城下有江南”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强调了西溪不仅在地理上连接着惠州城,更在文化与生活品质上与江南相媲美,体现了作者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情感与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西溪自然景观与人文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与地方风情的独特感悟,以及对和谐社会生活的向往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