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泽被卷阿,髫童亦置科。
两蜗从小竞,三豕至今讹。
亦漫为官耳,其将奈若何。
岂关门户事,翁已老渔蓑。
圣泽被卷阿,髫童亦置科。
两蜗从小竞,三豕至今讹。
亦漫为官耳,其将奈若何。
岂关门户事,翁已老渔蓑。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送石孙赴童科》。诗中通过对儿时旧友即将参加童子试的送别,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现实无奈的感慨。
"圣泽被卷阿,髫童亦置科。" 这两句描绘出一个场景,圣泽指的是皇帝的恩泽,而“髫童”则是儿童的别称,“置科”意味着参加考试。这两句话表明,即使是儿童,也已经开始了学习和考试的生活。
"两蜗从小竞,三豕至今讹。" “两蜗”指的是两只蜜蜂,而“三豕”则是比喻学习不易,需要不断努力。这两句反映出诗人对当时教育情况的一种批评态度,认为儿童教育过早过重。
"亦漫为官耳,其将奈若何。"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孩子们未来成为官员的担忧和无奈感。
"岂关门户事,翁已老渔蓑。" “岂”字表示疑问,而“门户”指的是家族的地位和财富。“翁”是自称老者,“渔蓑”则形容诗人的贫穷和孤独。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晚年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送别儿童赴试的情境,抒写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对现实教育状态的批评,以及个人的生活态度和晚年的哀愁。诗中充满了对友情、时代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斓斑越鸟双厥趾,离离綷翼脩脩尾。
不因毛羽好矜张,何由却入樊笼里。
樊笼初苦久亦安,转忘饮啄栖深山。
珠帘绣柱春光媚,时复开屏炫美观。
开屏不惜全身力,但博人誇好颜色。
错星缛锦信焜煌,而我对之三叹息。
慕誉徇名有是乎,摇唇鼓舌皆汝徒。
安得李家善射手,中汝双目何天衢。
危亭为谁小,临此一泓碧。
晴天戏投饵,戢戢见尾脊。
而以鳌名之,相顾愕坐客。
昔人醉鱼海,六鳌曾偶得。
归来眉目间,津津有矜色。
安知华藏界,持取等戏剧。
纳之芥子中,不见有迫窄。
巨细何足较,未出是非域。
夫子忻然笑,请以书屋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