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禅镫四壁红,桑城荒影踏冥濛。
为寻马券迟僧寺,谁捏鸿泥塑长公。
石版漫镌三过字,布帆轻趁两番风。
越来溪上年年住,我亦家山在梦中。
一盏禅镫四壁红,桑城荒影踏冥濛。
为寻马券迟僧寺,谁捏鸿泥塑长公。
石版漫镌三过字,布帆轻趁两番风。
越来溪上年年住,我亦家山在梦中。
这首清代金礼嬴的《舟泊莫泾拓东坡三过堂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首句“一盏禅镫四壁红”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夜晚舟中的禅灯微光,映照着四周的红色墙壁,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氛围。次句“桑城荒影踏冥濛”则通过“桑城”和“荒影”暗示了诗人身处的环境荒凉而古老,踏行其中,仿佛置身于迷茫的雾气之中。
第三句“为寻马券迟僧寺”,诗人似乎在寻找某种线索或寄托,特意去迟访僧寺,反映出其内心的寻求与期待。第四句“谁捏鸿泥塑长公”则借鸿雁之迹,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先贤长者的追慕之情。
第五、六句“石版漫镌三过字,布帆轻趁两番风”描述了舟行过程中,诗人刻写文字于石版之上,乘风破浪,体现了他的坚韧与执着。最后两句“年来年年住,我亦家山在梦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即使常年漂泊在外,家乡的景象仍时常在梦中浮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舟行经历为线索,融入了禅意与怀乡之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旅行体验和内心世界。
将军匹马入舒城,击贼频烦训义兵。
孝以保家忠徇国,聚而出战散归耕。
围侔月晕全无隙,捷振天威大有声。
游说飞书徒间谍,输诚仗节愈坚贞。
云梯屡却妖氛豁,露布交驰杀气平。
千里荆扬凭保障,七年淮海赖澄清。
山深猰貐歼还出,江阔鲸鲵斩更横。
外援内储俱断绝,裹疮饮血独支撑。
天昏苦雾埋营垒,日落阴风卷旆旌。
甘与张巡为厉鬼,肯同王衍误苍生。
三千将士皆从死,百二山河亦继倾。
静对风霆思号令,遥从箕尾识精诚。
颂碑不愧词臣色,哀诏偏伤圣主情。
愿为执鞭生不遂,临风三酹重沾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