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松麓李佥判》
《挽松麓李佥判》全文
宋 / 王义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手拈老笔眇词场,馀子如何敢颉颃。

疑是前身真贺白,不然今世又苏黄。

片文落处人争诵,一第欠于天取偿。

造物却教二郎做,立身既好又名扬。

(0)
注释
拈:握持,这里指执笔写作。
颉颃:原意为鸟上下翻飞,这里比喻在文学领域竞争。
前身:前世,这里指过去的文学大家。
苏黄:苏轼和黄庭坚,宋代著名诗人。
片文:一篇文章。
一第:科举考试中的等级,这里代指功名。
造物:自然或上帝,这里指命运。
二郎:古人对才华出众者的尊称,如李二郎、杨二郎等。
翻译
他手持老练的笔,在文学领域独步,其他人都不敢与他抗衡。
或许他是前生贺知章的转世,不然今生就是苏轼或黄庭坚的再现。
他的文章一经发表,人们争相传颂,虽然未及科举功名,但上天会给予补偿。
造物主特意让他成为二郎,不仅品行优良,名声也远扬。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王义山所作,名为《挽松麓李佥判》。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李佥的书法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

“手拈老笔眇词场,馀子如何敢颉颃。”这里的“老笔”指的是经验丰富、技艺高超的书法家,而“眇词场”则是说书法家的作品在文坛上占据了一席之地。作者自称为“馀子”,表示自己对书法艺术的尊重和谦逊,同时也表达了对李佥书法的敬畏之情,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以与之匹敌。

“疑是前身真贺白,不然今世又苏黄。”这两句诗表明作者怀疑李佥可能是古代书圣王羲之或钟繇的转世,因为他的书法技艺太过高超,简直就像是这些书法大家重新降临人间一样。

“片文落处人争诵,一第欠于天取偿。”这两句诗强调李佥的书法作品一经流传,便被人们争相传颂,其美好与价值甚至超过了自然界的一切,仿佛是对上天借债而得。

“造物却教二郎做,立身既好又名扬。”这里作者以赞美之词,对李佥的书法技艺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不仅在书法艺术上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声名远播。"造物"指的是创造万物的自然,而“二郎”则是对李佥的一种尊称。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王义山的笔触,展现了李佥书法艺术的非凡与卓越,以及其在当时文坛的地位和影响力。

作者介绍

王义山
朝代:宋   字:元高   号:稼村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生辰:1214——1287

王义山(1214——1287),字元高,号稼村,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富州(今江西丰城)人。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猜你喜欢

再叠病鹤送春韵·其五

漫空梅雨日光沦,从此神州不见春。

鹦母舌喑惟忍俊,鲛人泪竭尚输珍。

运丁阳九天难挽,节变清和气未真。

一别遂成终古恨,攀辕卧辙更无人。

(0)

蜰虫

阴贼岂胜防,篝灯大索忙。

微躯经夏瘦,无梦觉更长。

臭味何堪尔,锋铓却善藏。

有谁关痛痒,一月罢重香。

(0)

牛美女簪花

背上自驼巴女唱;鬓边宜配状元香。

(0)

布平

车有布乎君岂料;尉之平也法宜当。

(0)

挽何凌汉联

桃李接新阴,正喜谢庭森玉树;

蓬莱开别院,忽惊白傅返仙山。

(0)

门联

只如此已是过分;要怎么方才称心。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