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书日换。长啸凌天半。龙卧处,烟云变。
文传京洛贵,酒兑余杭贱。
春色好,飞花红缀堆床卷。
溪上斜阳晏,两耳松声乱。蛮触事,惟消叹。
自馀尘土梦,遥缔神交愿。
歌一曲,翠蓬东望明霞幻。
琴书日换。长啸凌天半。龙卧处,烟云变。
文传京洛贵,酒兑余杭贱。
春色好,飞花红缀堆床卷。
溪上斜阳晏,两耳松声乱。蛮触事,惟消叹。
自馀尘土梦,遥缔神交愿。
歌一曲,翠蓬东望明霞幻。
这首明代末期的词作《千秋岁·其二》是梁清标为酬答王丹麓五十一年自寿所作,展现出词人对琴书生活的热爱以及超然物外的心境。开篇“琴书日换,长啸凌天半”描绘了词人日常与琴书相伴,时而仰天长啸的逍遥画面,流露出高雅不俗的气息。
“龙卧处,烟云变”暗指词人的隐逸生活,如龙潜藏于云雾之间,暗示其超脱尘世的追求。“文传京洛贵,酒兑余杭贱”则表达了词人对京城文化的尊崇和对淡泊名利的态度,以酒的贵贱象征人生的高低起伏。
“春色好,飞花红缀堆床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飞花如锦,堆满床头,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情趣。“溪上斜阳晏,两耳松声乱”则转而写傍晚时分,溪边夕阳西下,松涛阵阵,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氛围。
“蛮触事,惟消叹”借典故感叹世事无常,唯有叹息。“自馀尘土梦,遥缔神交愿”表达了词人对世俗纷扰的疏离,向往超越现实的精神交流。“歌一曲,翠蓬东望明霞幻”以歌唱结束,词人望着东方的霞光,心中充满对未来的奇幻想象,寄托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词人淡泊名利、崇尚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道言不死真成妄,佛语无生更转诬。
要识死生真道理,须凭邹鲁圣人儒。
我笑共工缘底怒。
触断峨峨天一柱。
补天又笑女娲忙,却将此石投闲处。
野烟荒草路。
先生柱杖来看汝。
倚苍苔,摩挲试问,千古几风雨。
长被儿童敲火苦。
时有牛羊磨角去。
霍然千丈翠岩屏,锵然一滴甘泉乳。
结亭三四五。
曾相暖热携歌舞。
细思量,古来寒士,不遇有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