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无时亦少成,中才随世就功名。
并汾诸子何为者,坐与文皇立太平。
志士无时亦少成,中才随世就功名。
并汾诸子何为者,坐与文皇立太平。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名为《读唐书》。诗中的前两句“志士无时亦少成,中才随世就功名”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那些有抱负的人物的思考,他们或许因为时代的局限而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即便是中等才能的人,也能在适应时代潮流的情况下获得成功和荣誉。后两句“并汾诸子何为者,坐与文皇立太平”则描绘了唐朝时期,特别是唐太宗李世民(文皇帝)统治下的盛世景象,其中“并汾诸子”指的是古代并州、汾州一带的贤才,“何为者”意味着这些人才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能有所作为。最后两字“立太平”则表达了唐太宗治下的国泰民安。
王安石通过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理解,也展示了他个人对于理想、才能与时代契合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同时,这也反映出作者本人对于政治理想与现实可能性的思考。
相人观久远,要且视资质。
酒酸本多甘,绢败为少密。
公家渭川后,端亮气不屈。
播移虽裔土,宁妥如旧荜。
优游归孔圣,坎壈笑赵壹。
傥来等荣辱,所遇顺劳佚。
道阁接谈宾,文房散书帙。
当其泰定时,海宇更无物。
耳目并已忘,何心蕲冕绂。
忽闻韶曲奏,更觉巴音失。
温纯比金玉,清越胜琴瑟。
似追少陵步,真得建安骨。
从今益淬厉,及此舒长日。
唱酬安敢同,心钦但斋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