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老还家髀肉消,霜天何处换金貂。
一樽帝所欢犹在,翻恐醒来尚寂寥。
投老还家髀肉消,霜天何处换金貂。
一樽帝所欢犹在,翻恐醒来尚寂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之仪的《失题二绝》之一。诗中描绘了诗人晚年归家的情景,以及对往昔官场生活的怀念与感慨。
首句“投老还家髀肉消”,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年老归家后,身体逐渐消瘦的景象。“投老”即晚年,“髀肉消”则暗示了诗人不再有为官时的忙碌与劳累,身体随之消瘦。这一句通过身体的变化,反映了诗人从官场到归隐生活状态的转变。
次句“霜天何处换金貂”,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官场生活的怀念。金貂是古代官员的一种标志性的装饰品,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在霜天的背景下,诗人似乎在寻找曾经佩戴金貂的时光,表达了一种对过往辉煌岁月的追忆与留恋。
第三句“一樽帝所欢犹在”,转而描述了诗人与皇帝共饮的欢乐场景仿佛依然存在。这既是对过去荣华生活的回忆,也可能是对某种理想或美好情感的寄托。诗人通过这一句,展现了自己内心深处对于曾经与君王共享欢愉时刻的怀念。
最后一句“翻恐醒来尚寂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梦境之间界限模糊的担忧。诗人担心一旦醒来,就会发现自己仍处于孤独与寂寞之中,无法再回到那些充满欢愉与荣耀的日子。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未来可能面临的孤独感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诗人晚年对过往生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忧虑,深刻地揭示了人生境遇变化带来的内心世界的变化。
镜里眉山,问收入江南,愁影多少。
绀唾痕乾,满地嫩苔都老。
一寸离恨天中,又度了、几番昏晓。
甚紫房、深锁春魄,尘满定情词稿。
蘼芜绿到销魂处,曾印凤鞋春小。
旧恩新怨浑难诉,更被银鹦恼。
还怕怯胆少眠,禁不得、夜寒花悄。
算此情除却,西楼凉月,没人知道。
荡帘波,药烟如水,秋在疏桐庭院。
看络角银河斜转。露浥凉红微泫。
细擘龙团,重温麝炷,刻漏刚三点。
将宋玉一段秋悲,写入杏罗,分付妆楼新雁。
天上星、六张五角,苦与身宫厮羼。
会短别长,除非梦里,得见桃花面。
梦也无觅处,宵宵翠被不暖。
这绮怀、消除无计,谱入红箫低按。
北宋乐章,初唐宫怨。字字珍珠贯。
待得伊到此,亲书素绡团扇。
刻画浑无迹。似生成、回文锦字,一波三折。
千步廊前与方便,将息吴宫绣屧。
好坐待、碧云新月。
特地展宽檀板样,待春葱、细按霓裳拍。
情宛转,韵清切。嫣红一抹嵰山雪。
任银蟾、自来自去,柳东莲北。
心地空明无限碍,放过穿花蛱蝶。
又却似、疏疏竹节。
愿得遮拦春去路,翠楼人、一世无离别。
金可粉,玉能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