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坐时端正不夭斜,故意远些些。
但焚香扫地,莫思闲事,误了年华。
侬学善才童子,甘拜九莲花。
才把双钩捻,晕起微霞。
朋比薰炉何意,任海棠红绽,懒去看他。
怕起来时侯,略略有些麻。
记凭肩吹笙花底,故嗔人压损画裙沙。
方锦褥镇常亲近,软玉无瑕。
忆坐时端正不夭斜,故意远些些。
但焚香扫地,莫思闲事,误了年华。
侬学善才童子,甘拜九莲花。
才把双钩捻,晕起微霞。
朋比薰炉何意,任海棠红绽,懒去看他。
怕起来时侯,略略有些麻。
记凭肩吹笙花底,故嗔人压损画裙沙。
方锦褥镇常亲近,软玉无瑕。
这首《八声甘州·赋六忆(其二)坐》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易顺鼎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怀念。
开篇“忆坐时端正不夭斜”,以“坐”字开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场景中,主人公端坐其中,姿态端正,不被外界的纷扰所影响,展现出一种内心的平和与坚定。接着,“故意远些些”则透露出一种距离感,似乎在强调过去与现在的区别,以及对过去的怀念之情。
“但焚香扫地,莫思闲事,误了年华。”这几句描绘了主人公在简单而庄重的仪式中,专注于内心世界,摒弃杂念,珍惜时光的情景。焚香扫地,不仅是一种清洁的仪式,更象征着心灵的净化与对时间的尊重。
“侬学善才童子,甘拜九莲花。”这里运用了佛教中的意象,善才童子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九莲花则是佛教中的圣洁之花,表达了主人公对智慧与纯洁的追求,以及愿意谦卑学习的态度。
“才把双钩捻,晕起微霞。”双钩捻可能是指某种技艺或活动,微霞则暗示了一种微妙而美好的情感体验,可能是对某人的思念或是对美好瞬间的捕捉。
“朋比薰炉何意,任海棠红绽,懒去看他。”这一段通过朋比薰炉、海棠红绽的景象,表达了主人公对周围环境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某些事物的无意关注,或许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不愿轻易放手。
“怕起来时侯,略略有些麻。”这句话流露出主人公对于未来的担忧,担心醒来后会失去某种感觉或状态,这种“麻”可能象征着某种微妙的情绪波动或对现实的不安。
“记凭肩吹笙花底,故嗔人压损画裙沙。”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与他人共处的美好时刻,通过“凭肩”、“吹笙”、“花底”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同时也通过“故嗔”表达了一种轻微的不满或戏谑,增添了几分生活情趣。
“方锦褥镇常亲近,软玉无瑕。”最后两句以锦褥和软玉为喻,表达了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锦褥的“镇常亲近”暗示了对舒适生活的追求,而“软玉无瑕”则象征着对纯净、完美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当下与未来的复杂情感交织,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白团横写向南枝,冷蕊寒梢手自持。
绝似晓空凉影里,月明中有桂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