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抛人何处去。若向天涯,定有人曾遇。
燕子如何衔得住。柳条已放漫天絮。
几夜愁听帘外雨。梦断罗衾,梅子青如许。
云脚不开开又聚。便天也恁无情绪。
春色抛人何处去。若向天涯,定有人曾遇。
燕子如何衔得住。柳条已放漫天絮。
几夜愁听帘外雨。梦断罗衾,梅子青如许。
云脚不开开又聚。便天也恁无情绪。
这首清代词作《一箩金·春晚》是庄盘珠所作,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时的景象和词人的内心感受。首句“春色抛人何处去”,以拟人手法表达了对春光消逝的无奈与失落,仿佛春色有意离人而去。接下来,“若向天涯,定有人曾遇”暗示虽然春色离去,但它并未消失,只是在别处留下了痕迹。
“燕子如何衔得住”通过燕子衔柳絮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春去的氛围,暗示时光易逝,连燕子也无法挽留。词人感叹“柳条已放漫天絮”,柳絮纷飞,象征着春意阑珊。
“几夜愁听帘外雨”描绘了词人在夜晚听到雨声,辗转反侧,愁绪难眠,暗示了内心的孤独和思念。“梦断罗衾,梅子青如许”则借梅子青涩的颜色,表达出梦境破碎后的寂寥,以及对远方未竟之事的期待。
最后两句“云脚不开开又聚,便天也恁无情绪”,通过变幻的云彩,寓言了词人的情绪波动,即使天空也无法给予明确的晴朗,反映出词人深深的哀愁和对春情的深深眷恋。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词人对春末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相倚亦何为,洛社结耆英。
九老集龙门,幽人剩嘉贞。
庞眉兼皓齿,环坐五百龄。
孙曾列森罗,欢乐畅馀生。
于皇我烈祖,受姓分姬姜。
粤从文武后,浚发暨灵王。
子晋让储位,求仙学丹方。
山中才七日,阅世千秋长。
烟雨满重城,晓策西南辔。
寂寞凤凰台,凄清瓦官寺。
竹色净禅房,葳蕤锁深翠。
几树杏花红,馀英布初地。
高阁既虚明,层轩亦幽邃。
老僧逢白头,共话前朝事。
刻画何年碑,上有升元字。
午梵闻山钟,清贡修香糒。
一到空尘缘,再到空妄累。
嘈嘈濯龙门,喧喧动车骑。
何似此中游,独往有深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