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如睹中兴,有清更吊寒湘水。
艰难组练,仓皇楼橹,风云伊始。
一蹶枋头,重封崤谷,谁窥天意。
剩江山依旧,功成痛定,忆慷慨,靴刀事。
当日参军蛮语,决危疑、琅琅大计。
怀沙竟挽,回天终赖,沈碎伤逝。
莽莽神州,寥寥人物,而今何世。
只闻鼙太息,惊波楚渚,又秋风起。
画中如睹中兴,有清更吊寒湘水。
艰难组练,仓皇楼橹,风云伊始。
一蹶枋头,重封崤谷,谁窥天意。
剩江山依旧,功成痛定,忆慷慨,靴刀事。
当日参军蛮语,决危疑、琅琅大计。
怀沙竟挽,回天终赖,沈碎伤逝。
莽莽神州,寥寥人物,而今何世。
只闻鼙太息,惊波楚渚,又秋风起。
此诗描绘了一幅历史画卷,展现了曾国藩在靖港初战失利后的复杂心境与章价人的援救之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将历史事件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深沉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画中如睹中兴”,开篇即以“中兴”二字点明主题,暗示了对历史转折点的期待与向往。“有清更吊寒湘水”,“吊”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哀思与缅怀,寒湘水则象征着曾国藩内心的寒冷与孤独。
“艰难组练,仓皇楼橹,风云伊始”,通过“组练”、“楼橹”等军事术语,形象地描绘了战争的紧张与激烈,同时也预示了风云变幻的局势。“一蹶枋头,重封崤谷,谁窥天意”,这里以历史典故比喻曾国藩的挫折与困境,同时提出对命运的疑问,引人深思。
“剩江山依旧,功成痛定,忆慷慨,靴刀事”,诗人感慨江山依旧,但英雄已逝,回忆起曾国藩在战场上的英勇与豪情。“当日参军蛮语,决危疑、琅琅大计”,描述了曾国藩在决策时的果断与智慧,以及与下属的沟通与合作。
“怀沙竟挽,回天终赖,沈碎伤逝”,通过“怀沙”这一典故,表达了对曾国藩最终得以解脱的欣慰,同时也对其去世的惋惜之情。“莽莽神州,寥寥人物,而今何世”,诗人感叹于广阔天地间,人才稀少,对当前时代的感慨溢于言表。
“只闻鼙太息,惊波楚渚,又秋风起”,最后以自然景象收尾,通过“鼙”(战鼓)的叹息声、惊涛骇浪与秋风的起落,营造出一种悲凉与沉思的氛围,表达了对历史变迁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凝练,不仅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同情与敬仰,也蕴含了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与思考,是一首具有深厚人文情怀与历史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