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夺从教径草萎,年深雨露益清奇。
閒扳凤翅衣裳拂,吟傍蟉枝屐屡欹。
蜀庙流传苍古干,杜陵描尽岁寒姿。
品题又落先生手,岂待吾侪更著诗。
根夺从教径草萎,年深雨露益清奇。
閒扳凤翅衣裳拂,吟傍蟉枝屐屡欹。
蜀庙流传苍古干,杜陵描尽岁寒姿。
品题又落先生手,岂待吾侪更著诗。
这首诗描绘了对一棵老柏树的赞美与敬仰之情。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柏树历经风雨,依然挺拔坚韧的形象。首句“根夺从教径草萎,年深雨露益清奇”以对比手法,强调了柏树在时间的洗礼下,愈发显得清奇不凡。接着,“閒扳凤翅衣裳拂,吟傍蟉枝屐屡欹”两句,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诗人与柏树之间的互动描绘得栩栩如生,既表现了诗人对柏树的喜爱,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蜀庙流传苍古干,杜陵描尽岁寒姿”则进一步深化了柏树的形象,将其与历史、文化相联系,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最后,“品题又落先生手,岂待吾侪更著诗”表达了对何世光先生才华的钦佩,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无需再赘述,因为柏树本身已经诉说了千言万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棵老柏树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坚韧之美,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向往。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
谁把钿筝移玉柱。
穿廉海燕双飞去。
满恨游丝兼落絮。
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槛菊愁烟兰泣露,[1]罗幕轻寒,[2]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3]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4]山长水阔知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