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今居笔架山,苍烟冥濛常风寒。
西壁千岩青未了,万顷岚光薄清晓。
晓来轩窗敞且明,风棂月牖一壶冰。
鸡声未断钟声起,起饮沆瀣朝紫清。
人间红尘刺人眼,世上蜗蝇徒尔乱。
岂复知此爽气佳,已被高人俱占断。
高人今居笔架山,苍烟冥濛常风寒。
西壁千岩青未了,万顷岚光薄清晓。
晓来轩窗敞且明,风棂月牖一壶冰。
鸡声未断钟声起,起饮沆瀣朝紫清。
人间红尘刺人眼,世上蜗蝇徒尔乱。
岂复知此爽气佳,已被高人俱占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高人的生活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尘嚣的超脱和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苍烟冥濛常风寒"一句,以浓墨渲染出笔架山的朦胧氛围,给人一种萧瑟孤寂之感。紧接着的"西壁千岩青未了,万顷岊光薄清晓"则展现了山中幽深而壮丽的景色,岩石连绵,岚光初照,一切尽在诗人的笔下生动起来。
"晓来轩窗敞且明"转换了景象,从外景引入室内,阳光透过窗棂和月牖,映照出一壶冰凉的清水,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宁静的氛围。而接下来的"鸡声未断钟声起,起饮沆瀣朝紫清"则通过早晨鸡鸣和钟声交织出的和声,以及诗人提起酒杯享受清晨的美好,展现了高人超脱尘世、自在生活的情趣。
后两句"人间红尘刺人眼,世上蜗蝇徒尔乱。岂复知此爽气佳,已被高人俱占断"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红尘俗世的看破和超越,以及对山中清净生活的珍视与自得其乐。通过"刺人眼"、"徒尔乱"等词汇,诗人强调了世间纷扰,而"岂复知此爽气佳"则表明只有在高远的境界中才能体验到真正的美好。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意境和精致细腻的笔触,构建了一个超然物外、自在飞花的精神世界,让读者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山林间的清净与安宁。
雪花飞我读书林,松叶梅梢自赏音。
莫问侵寻春事近,肯教容易岁寒骎。
拥裘鹤帐眠方熟,抱膝鸡窗兴愈深。
更启柴门唤邻曲,伴题冰柱共清斟。
幸自不居城,西风觉又生。
空山多雨气,废寺少人声。
发为忧时白,吟因入夜清。
推窗问天色,犹有佛灯明。
上帝高居绛节朝,使君意气凌青霄。
君臣既与时济会,一豁明主正郁陶。
伯仲之间见伊吕,临江节士安足数。
欲倾东海洗乾坤,世人那得知其故。
诸君何以答升平,济世宜引贤俊人。
凤臆龙鬐未易识,不与八骏俱先鸣。
回鞭却走见天子,光芒六合无泥滓。
后汉今周喜再昌,丹青婉转麒麟里。
天时人事日相催,抑塞磊落之奇才。
搀抢荧惑不敢动,五云多处是三台。
春来准拟开怀久,稍待秋风凉冷后。
夜骑天驷超天河,南极一星朝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