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乙卯之秋送项秘书倅池阳是时教官之阙尚在来春》
《乙卯之秋送项秘书倅池阳是时教官之阙尚在来春》全文
宋 / 周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诸老纷纷去不留,之人也作翠微游。

要看绿字封苍藓,须趁黄花插满头。

秋水隔人犹有恨,春山得伴更何求。

九华楼上新风月,不学诗人赋隐忧。

(0)
翻译
老人们纷纷离去,没有留下,只剩下那人独自游览翠微山色。
想要在青苔覆盖的石碑上题字留念,就得趁着菊花盛开时插满头。
秋天的流水似乎还带着离别的遗憾,而春天的山峦有美景相伴,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在九华楼上欣赏新的风月,我不会像诗人那样抒发隐居的忧虑。
注释
诸老:众多老人。
纷纷:相继。
去:离开。
不留:没有留下。
之人:那个人。
翠微:青翠的山色。
绿字:绿色的字迹。
封:题写。
苍藓:青苔。
须:必须。
趁:趁着。
黄花:菊花。
秋水:秋天的流水。
隔人:隔断人的情感。
犹有恨:仍然带着遗憾。
春山:春天的山峦。
得伴:有伴侣。
何求:还需要什么。
九华楼:九华山上的楼阁。
新风月:新的风景和月色。
学:效仿。
诗人:诗人。
赋:抒发。
隐忧:隐居的忧虑。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秋季送别的情景,以项秘书赴任池阳为背景。首句“诸老纷纷去不留”,写出了送别的场景,老友们相继离去,留下的只有诗人自己。次句“之人也作翠微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希望他在新的任职之地能如登翠微山一样悠然自得。

第三句“要看绿字封苍藓”,寓意项秘书此行将深入民间,关注民生,字迹将被岁月和苔藓封存,象征着他的政绩将长久地留在百姓心中。第四句“须趁黄花插满头”,则以菊花比喻友人仕途得意,希望他能在秋天收获成功。

颈联“秋水隔人犹有恨,春山得伴更何求”,通过秋水和春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他未来的期待,暗示友情虽远隔,但春山美景相伴,足以慰藉心灵。

尾联“九华楼上新风月,不学诗人赋隐忧”,诗人劝诫友人不必过于忧虑仕途,要在新的岗位上享受九华楼上的风月,保持乐观豁达的态度,不要像诗人那样过多沉溺于隐居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离别的感伤,又有对友人的鼓励与期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人美好的祝愿。

作者介绍

周南
朝代:元

猜你喜欢

荆门行

去年曾问荆门途,鸡鸣狗吠民耕锄。

摇鞭重来意惨澹,前日井邑今丘墟。

云昏雨涩草堆碧,四野荒荒人迹疏。

深山扶携皆露处,骨肉荡没况室庐。

老农无力倚林卧,少定举首来向余。

官人且坐待侬说,未说泗涕先横裾。

老夫老岂识兵革,忽见远近皆狂胡。

悬崖绝壁鱼贯进,飞马上下争驰驱。

吾军非是无身手,未鼓弃甲先奔趋。

时平廪帛官不计,战胜爵赏官不辜。

进怯锋镝退焚掠,虏既难堪堪汝乎。

归来未暇正其罪,官有金币还招呼。

老夫莫晓军旅事,但闻败衄深嗟吁。

我听其言为蹙頞,含悽独下西山隅。

金莲似恨膻风染,蒙泉未洗血水污。

九秋半破明月夕,照我孤愤行绕壁。

天子尝胆方仄席,微臣敢作楚囚泣,秋风一剑楼兰国。

(0)

黯淡

黯淡四山暮,凄凉千里秋。

功名常叹老,衰病岂禁愁。

孤雁影谁伴,乱蛩吟不休。

一身天外客,云尽是乡州。

(0)

访别胡倅留饮水阁

故人知我已膏车,折简殷勤祝访渠。

惜别匆匆留语笑,临时草草治肴蔬。

密遮池面荷千盖,斜插云头月一梳。

此夕凭栏又何日,雁来莫惜数行书。

(0)

次庄过荆渚以诗寄之

泽国遥千里,云帆隔两州。

醉行沙市月,吟破渚宫秋。

鱼叹冯驩铗,貂残季子裘。

人传君入蜀,无事早归休。

(0)

答郑宜中·其二

畏暑门稀问字徒,袖中妙语契周图。

知君十倍侯芭学,老我非雄尚索涂。

(0)

寄仲节金华牧二首·其一

犹记衰翁佩印初,曾将四学劝群儒。

只今郡守西山后,好勉人人诵吕朱。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冯梦龙 查升 孙奇逢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