罙入伊犁靖陆梁,鲸鲕惩逆武维扬。
已看颉利成生虏,又报洛那归职方。
致马本非如武帝,闭关未得学萧王。
更欣愿缚渠魁献,载戢干戈日月光。
罙入伊犁靖陆梁,鲸鲕惩逆武维扬。
已看颉利成生虏,又报洛那归职方。
致马本非如武帝,闭关未得学萧王。
更欣愿缚渠魁献,载戢干戈日月光。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哈萨克称臣内属遣使进贡诗以纪事》。诗中描绘了哈萨克部落向清朝称臣纳贡的情景,展现了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与控制。
首句“深入伊犁靖陆梁”,描绘了深入边疆地区平定叛乱的场景,展现了清朝对边疆的治理力度。接着“鲸鲕惩逆武维扬”一句,通过比喻手法,形容了对叛乱势力的严厉镇压,如同鲸鱼吞食小鱼一般,显示出清朝军事力量的强大和对叛乱的坚决打击。
“已看颉利成生虏,又报洛那归职方”两句,运用历史典故,将哈萨克部落比作古代的颉利可汗和洛那部落,表达了对这些部落归顺清朝的喜悦之情。这里“生虏”和“归职方”分别指被征服和纳入清朝管辖范围,体现了清朝对边疆民族政策的成功实施。
“致马本非如武帝,闭关未得学萧王”两句,对比了清朝与汉武帝、萧王(即萧何)在处理边疆事务上的不同策略。这里“致马”可能是指招降或安抚,而“闭关”则暗示了清朝采取的较为保守的边防政策,不同于汉武帝的积极扩张。同时,“学萧王”可能暗指学习萧何的治国之术,强调了清朝在边疆治理上的智慧与策略。
最后,“更欣愿缚渠魁献,载戢干戈日月光”表达了对哈萨克部落首领归顺的喜悦之情,并期待他们能主动贡献,使得战争的阴影消散,和平的光芒照亮大地。整首诗既展示了清朝对边疆的强大力量,也体现了其对和平与稳定的追求。
巨鳌昂头鲸掉尾,东顾沧溟天接水。
钱公涉险如通渠,破帆一抹三千里。
岛夷之国远且偏,归来逢人语辄喜。
大荒茫茫最宜松,直从旷野连深宫。
听声卧影已不俗,况作团扇摇清风。
人情重远由来事,不贵黄金贵楛矢。
况有新诗传四方,群豪追随弄荐章。
我虽相见无所得,坐忆松鹤生微凉。
钱公治迹压张赵,偷儿破胆皆摧藏。
桴鼓不鸣已三月,凛凛霜威破残热。
从公觅扇更觅诗,愿报琼瑶无已时。
瑞云灵迹久荒芜,琳馆重开耸碧虚。
邂逅马蹄过胜境,纷纭人世得仙居。
异花重叠春辉早,乔木森阴晚景疏。
金阙瑶台不容久,归来风驭冷襟裾。
京尘不可久,得地海潮东。
市郭沧溟上,庵岩翠嶂中。
江瑶如切玉,越女不施红。
官事从容了,时当作醉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