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君之道,何以为明。功不滥赏,罪不滥刑。
谠言则听,谄言不听。王至是然,可为明焉。
为君之道,何以为明。功不滥赏,罪不滥刑。
谠言则听,谄言不听。王至是然,可为明焉。
这是一首蕴含深刻政治理念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如何成为一个明君的看法。"为君之道,何以为明"一句直接提出问题,探讨作为一国之主应该怎样做才能算是英明。紧接着的"功不滥赏,罪不滥刑"阐述了公正无私的奖惩原则,强调在对待臣民的功绩与过失时必须严格区分,不可偏袒。
"谠言则听,谄言不听"进一步展现了明君应有的品质,即能够辨别忠言和阿谀之词,接受批评和建议而摒弃甜 言蜜语。最后一句"王至是然,可为明焉"总结全诗,意味着如果君主能够做到上述几点,那么他就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英明的统治者。
整首诗语言简练、思想深邃,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和向往。
文物平津阁,风流太傅山。
胜游松岛外,故迹药园间。
霜蔀编为屋,寒荆刈作关。
窗棂云漠漠,畦窦水潺潺。
芦渚炊烟起,萍沤钓艇还。
竹经朝雨翠,荷借夕阳殷。
幽兴能招隐,高情自爱闲。
从来行乐处,携手一开颜。
一樽江上思鲈酒,两首伊滨忆鳜诗。
今日东田遂前请,香梗绿蚁鲙红丝。
不取归资厚,仁风藉尔扬。
论财虽俭薄,应用极清凉。
六角价非重,九华名未光。
倾心既已久,安石勿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