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嫁猘儿孙策,妹归顾曲周瑜。
雀台高处瞰三吴,羡尔清歌妙舞。
一望江东人物,孝廉枉逞雄图。
朱桓前捋大王须,文有才高子布。
姊嫁猘儿孙策,妹归顾曲周瑜。
雀台高处瞰三吴,羡尔清歌妙舞。
一望江东人物,孝廉枉逞雄图。
朱桓前捋大王须,文有才高子布。
这首《西江月·咏史》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巧妙地将历史人物融入词中,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词的上片“姊嫁猘儿孙策,妹归顾曲周瑜”,以“猘儿”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孙策的勇猛与果敢,而“顾曲”则暗示了周瑜在音乐上的造诣,两相对比,展现了两位历史人物的不同风采。
接着,“雀台高处瞰三吴,羡尔清歌妙舞”,雀台,即三国时期吴国的宫殿,此处借指三国时期的繁华景象。词人站在高处,俯瞰着三吴之地,对当时清丽的歌声和美妙的舞蹈表达了羡慕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那个时代的向往和怀念。
下片“一望江东人物,孝廉枉逞雄图”,“一望江东”点明了地点,暗示了对江东人物的关注。“孝廉枉逞雄图”则讽刺了某些人物空有雄心壮志却未能实现,表达了词人对历史人物行为的评判。
最后,“朱桓前捋大王须,文有才高子布”,通过朱桓捋大王须这一细节,展现了朱桓的机智和勇敢;同时,提到“文有才高子布”,则是对陈登(字元龙,字子布)才华的肯定,进一步丰富了词中的人物形象。
整首词以历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对比,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人性的洞察,是一首富有深意的咏史诗。
章江飞出赣石来,大皋渡头群玉开。
神螺浦翠晓光发,天狱山高青练回。
东江西江小水合,章水中流何壮哉。
双洲横作两龙剑,交锁石濑鸣春雷。
一点分明飞作笔,上字成文下成吉。
沧田桑海说荒唐,焉用河图洛书出。
文水生祥不可休,坐谈孔孟思伊周。
萧曹管乐不足数,倦游往往思扁舟。
陈君更在水西住,几回击楫歌中流。
鹧鸪洞前薜荔晓,赤石潭下芙蓉秋。
天风吹云捲大旗,玉文深发清涟漪。
君今归去事仙赏,我亦乘之歌式微。
黄鸟唤春江上还,载酒共踏城东山。
披云过山麓,笑指两石湾。
石湾何嵯岈,猿鸟巢穴乎其间。
上有古藤老树飒萦绕,下有奔湍激浪喧回环。
我来临眺复何有,怪石蟠拿剧奇丑。
颠风卷江江欲翻,狂波撼山山欲走。
须臾风足厓谷凉,江如浮练凝清光。
苔石杂坐共举觞,独鹤远剪江天长。
一抹晚霞明未敛,澄波倒映红于染。
西北苍茫杳霭中,隐约金焦烟两点。
兴酣觅句酒未醒,振衣鹅鼻风泠泠。
崖阴或逢豺虎迹,水气忽带蛟龙腥。
下临无地深不测,前对君山净如拭。
穿花拂柳野径通,仰望江楼更攀陟。
醉倚危栏亦壮哉,岷涛万里晴光开。
涛声澎拜向东注,山势嵲屼从西来。
斜阳澹映沙头树,极目遥空烟水暮。
曾开沧海有蓬莱,我欲杨帆从此去。
《春日同友人自黄山席帽峰游石湾至鹅鼻北登君山望江楼》【清·孙璟】黄鸟唤春江上还,载酒共踏城东山。披云过山麓,笑指两石湾。石湾何嵯岈,猿鸟巢穴乎其间。上有古藤老树飒萦绕,下有奔湍激浪喧回环。我来临眺复何有,怪石蟠拿剧奇丑。颠风卷江江欲翻,狂波撼山山欲走。须臾风足厓谷凉,江如浮练凝清光。苔石杂坐共举觞,独鹤远剪江天长。一抹晚霞明未敛,澄波倒映红于染。西北苍茫杳霭中,隐约金焦烟两点。兴酣觅句酒未醒,振衣鹅鼻风泠泠。崖阴或逢豺虎迹,水气忽带蛟龙腥。下临无地深不测,前对君山净如拭。穿花拂柳野径通,仰望江楼更攀陟。醉倚危栏亦壮哉,岷涛万里晴光开。涛声澎拜向东注,山势嵲屼从西来。斜阳澹映沙头树,极目遥空烟水暮。曾开沧海有蓬莱,我欲杨帆从此去。
https://shici.929r.com/shici/iQB39.html
钱君望乡劳梦思,陈君奋笔为写之。
毫端歘吸驱鬼物,风霆捲地山川移。
紫云峰高当面立,狮子滩声转山急。
翠竹摇风市尘远,青枫夹路樵歌入。
山脚盘回到石门,桑榆深映数家村。
百年丘垄泽未泯,中古衣冠今尚存。
高堂老人年八十,皓首红颜瞳点漆。
柴门拄杖望儿还,坐听庭乌心若失。
钱君一见增喟伤,此身如在淮水傍。
摩挲门户欲归去,细看无路堕渺茫。
乃知陈子善戏剧,故假丹青恼胸臆。
世间万事无不然,画地作饼安可食。
陈子亦是忆家客,不特戏人兼自释。
沙际扁舟巳上樯,何当共载归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