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里度遥岑,临虚谷转深。
石迷多伏虎,树隐独闻禽。
乍识为霖意,谁明出岫心。
鸿濛如解语,吾欲寄瑶音。
云里度遥岑,临虚谷转深。
石迷多伏虎,树隐独闻禽。
乍识为霖意,谁明出岫心。
鸿濛如解语,吾欲寄瑶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穿越云雾,深入幽谷的壮丽景象。首句“云里度遥岑”以“云里”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飘渺神秘的氛围,紧接着“临虚谷转深”则将读者带入一个更加幽邃的空间,仿佛跟随诗人一同踏入了一个未知的世界。
“石迷多伏虎,树隐独闻禽”两句,通过“石迷”和“树隐”描绘了山谷中的险峻与静谧,伏虎和独鸣的鸟儿增添了生命的气息,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暗示了探索者面对未知时的勇敢与好奇。
“乍识为霖意,谁明出岫心”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诗人或许在思考着如何像雨水滋润大地一样,将自己的智慧与情感播撒到更广阔的地方,又或是反思着自己如同云雾般飘忽不定的心境,寻求着一种明确的方向或目标。
最后一句“鸿濛如解语,吾欲寄瑶音”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宇宙对话,寻找心灵深处的声音。这里的“鸿濛”象征着混沌未分的状态,也是宇宙初始的象征,诗人似乎在寻求与宇宙最原始、最本质的联系,希望通过某种方式传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未知的好奇以及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探索,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