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发芗城越数峰,我来师出失从容。
白云遮日蔽秋寺,青嶂闻猿惊暮钟。
世乱可无闲地隐,山深偏觉老僧慵。
他年芋火谈空夜,雪屋松窗约过冬。
晨发芗城越数峰,我来师出失从容。
白云遮日蔽秋寺,青嶂闻猿惊暮钟。
世乱可无闲地隐,山深偏觉老僧慵。
他年芋火谈空夜,雪屋松窗约过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晨光中启程,穿越重重山峰的旅途画面。"我来师出失从容"表达了行者的急迫与不舍,也透露出一种不得已的无奈情怀。
"白云遮日蔽秋寺,青嶂闻猿惊暮钟"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白云如织,秋色中隐约可见的寺院,以及远处山峰上传来的猿啼声与傍晚的钟鸣交织出一幅生动的山林图画。
"世乱可无闲地隐"表达了诗人对于躲避世俗纷争、寻找心灵寄托之地的渴望。而"山深偏觉老僧慵"则是对居住于此的老僧生活状态的一种描摹,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情境。
最后两句"他年芋火谈空夜,雪屋松窗约过冬"则预示着诗人对于未来的某个时刻,在温暖的火光下与僧侣交谈佛理,以及在雪地里依靠简陋的竹屋和松窗静候寒冬的美好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世界的追求以及对超脱尘世、寻找精神寄托之地的向往。
广寒宫冷,望杳蓝桥路。无奈婵娟被风妒。
驾长梯、扫开云翳,放出冰毬,又秖恐、海底骊龙抱住。
有良朋三五。漫倒芳尊,且教迟回唱金缕。
洗梧桐露下、衣袂生凉,漏转层城未归去。
已?此度负佳期,看明岁、今宵会伊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