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角承颜赖击蒙,后生因识古人风。
忘情自到羲皇上,盛事多谈庆历中。
双寿儿孙青若若,一门慈孝郁葱葱。
吁嗟耆旧今何在,古木斜阳濑水空。
总角承颜赖击蒙,后生因识古人风。
忘情自到羲皇上,盛事多谈庆历中。
双寿儿孙青若若,一门慈孝郁葱葱。
吁嗟耆旧今何在,古木斜阳濑水空。
这首挽词描绘了对逝去长辈的深切怀念与追忆。开篇“总角承颜赖击蒙”,以孩童时期受教于长辈的场景起笔,表达了对先人教导之恩的感激。接着“后生因识古人风”,点明后辈通过前辈了解到了古人的高尚品德与风范,体现了家族文化的传承。
“忘情自到羲皇上,盛事多谈庆历中”两句,运用典故,将逝者比作远离尘嚣、心系古代圣贤之人,同时提及“盛事”,暗示逝者生前参与并见证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北宋时期的庆历新政,展现了其人生价值与社会贡献。
“双寿儿孙青若若,一门慈孝郁葱葱”描绘了家族中长寿子孙的景象,以及整个家族弥漫着的浓厚慈孝氛围,强调了家族和谐与美德的延续。
最后,“吁嗟耆旧今何在,古木斜阳濑水空”以感叹的语气,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同时借景抒情,通过古木、斜阳、濑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深沉的氛围,寄托了对逝者的深深敬仰与不舍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情感真挚,语言凝练,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缅怀与敬仰,也展现了家族文化与美德的传承,具有深刻的历史与人文价值。
龙虎滩头四山高,黄茅满山风萧骚。
同舟色变听谈虎,长年夸说而翁豪。
翁船昔年曾泊此,官差捉船船潜逃。
飞鹅岭下最深处,涧深路僻才容舠。
是时更深山月黑,松林风起山气逼。
有虎咆哮飞上船,作势扑人人僵踣。
翁忽奋起健拳掀,虎已衔人向崖奔。
腾身跃登握虎尾,大声怒号如驱豚。
双手淋漓人血赤,虎口夺人人辟易。
裹伤扶抱向船回,涧水潺潺虎潜迹。
此事闻来我亦疑,翁材不及中人姿。
义愤一激肝胆烈,生死问翁翁不知。
毋乃气能慑猛兽,赴义鬼神亦助之。
座中听罢神欲旺,石壁猎猎阴风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