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丛谷里,佳气耀真人。
住世悬银馆,辞荣老钓纶。
秦关深雨露,粤社隐风尘。
道德应谁授,罗浮玉树春。
万山丛谷里,佳气耀真人。
住世悬银馆,辞荣老钓纶。
秦关深雨露,粤社隐风尘。
道德应谁授,罗浮玉树春。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万山丛谷中的高人,其生活充满了超凡脱俗的氛围。"佳气耀真人"一句,以“佳气”象征着这位真人的非凡之气,照亮了山谷,展现出其不凡的存在。接着,“住世悬银馆,辞荣老钓纶”,描述了这位真人远离尘嚣,选择在银馆中居住,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垂钓为乐,展现了其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秦关深雨露,粤社隐风尘”两句,通过对比秦地和粤地的不同环境,进一步强调了这位真人的隐逸生活。秦地多雨露,象征着自然界的滋润与恩赐;而粤地则可能指代世俗社会,充满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超然。
最后,“道德应谁授,罗浮玉树春”表达了对这位真人的道德修养和智慧的赞叹。罗浮山是道教圣地,此处借以喻指高深的道学和智慧。"玉树春"则象征着生机勃勃、美好和谐的景象,暗示了这位真人在道德和智慧上的成就如同春天的玉树一般,给人以美好的启示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赞美了其超凡脱俗、淡泊名利、追求道德智慧的精神境界,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