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鼎香销沈水烟,碧纱春帐薄如蝉。
洞章吟罢愁成海,人在阑干月在天。
宝鼎香销沈水烟,碧纱春帐薄如蝉。
洞章吟罢愁成海,人在阑干月在天。
这首元代诗人陈爱山的《绝句二首(其一)》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夜闺房的静谧画面。首句“宝鼎香销沈水烟”,通过“宝鼎”和“沈水烟”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奢华而又略带寂寥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次句“碧纱春帐薄如蝉”,运用比喻手法,将轻薄的春帐比作蝉翼,形象地表现了帐幔的轻柔与透明,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春日的生机与清新。
接下来,“洞章吟罢愁成海”,通过“洞章”这一古代文献的象征,暗示了主人公曾经的深思与阅读,而“愁成海”则夸张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愁绪之深,仿佛无边无际的大海。最后,“人在阑干月在天”,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人物的位置与环境,月光洒在栏杆上,映照着主人公的身影,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忧郁的意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深刻而细腻的洞察,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敏感捕捉。
君家画品世无匹,昨者沧桑忽相失。
题咏空传名士诗,挥洒犹存伯兄笔。
知君继志真才贤,故物忍令终弃捐。
遂教好手巧为此,拂拭毫素生云烟。
春山如黛春水绿,芳树重重绕华屋。
杏花日暖卧狸奴,蒲叶风轻飞属玉。
我亦平生林野情,忽见新图心目清。
何时访君向幽处,一棹烟波江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