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蚁皆有佛性,为甚狗子却无。
赵州观音院里,壁上挂个胡芦。
蝼蚁皆有佛性,为甚狗子却无。
赵州观音院里,壁上挂个胡芦。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如珙所作的《颂古四十五首》中的第二十九首。它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平等和佛法理解的独特见解。诗中通过对比蝼蚁与狗子,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引人深思的问题:既然蝼蚁被认为具有佛性,为什么狗子却没有呢?接着,诗人提到赵州观音院内的一件实物——墙上挂着的葫芦,可能是用来象征或暗示某种佛法的空灵和超越世俗的观念。这个场景暗示着,或许在寻常事物中,包括狗子在内的众生都蕴含着佛性的可能,只是需要我们以更深层次的理解去发掘和领悟。整体而言,这首诗寓言式地传达了禅宗关于万物皆有佛性的教义,鼓励人们放下分别心,看见生命的普遍性和平等性。
佐理星辰贵,分荣涣汗深。
言从大夫后,用荅圣人心。
骑拥轩裳客,鸾惊翰墨林。
停杯歌麦秀,秉烛醉棠阴。
爽气凌秋笛,轻寒散暝砧。
秪应将四子,讲德谢知音。
寒食空江曲,孤舟渺水前。
斗鸡沙鸟异,禁火岸花然。
日霁开愁望,波喧警醉眠。
因看数茎鬓,倍欲惜芳年。
颍阳春色似河阳,一望繁花一县香。
今日送官君最恨,可怜才子白须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