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潮音落太空,禅馀多在月明中。
等閒听到无声处,不是长松不是风。
一片潮音落太空,禅馀多在月明中。
等閒听到无声处,不是长松不是风。
这首诗以“一片潮音落太空”开篇,巧妙地将潮水的声音与天空相联系,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接着,“禅馀多在月明中”一句,点明了诗的主题——禅意与自然的融合,月光下的禅修仿佛让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等閒听到无声处”,这一句转折,引人深思。在寻常的听觉体验中,诗人却能捕捉到“无声”的境界,暗示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宁静。这里的“无声”,并非真正的寂静,而是指超越了声音本身,达到了一种心灵与自然和谐共鸣的状态。
最后一句“不是长松不是风”,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感悟。它既非具体的长松之音,也非微风的轻拂,而是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之美的独特体验和领悟。这句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体现了诗人通过自然现象达到的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和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独到理解,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灵平静的追求。
杜老经游处,观澜泛画船。
早荷堪宿鹭,夏木未闻蝉。
尊俎清东土,铙歌彻北天。
醉归风籁起,凉思欲披毡。
沟洫通新径,沙棠易旧船。
啭枝惟有鸟,抱叶道无蝉。
日丽青徐地,云开海岱天。
晚来风絮静,回首白铺毡。
扬帆郧子国,拄笏章华台。
芊楚莽安在,往事成飞埃。
渺渺一气中,龙光明九垓。
帝迹发郢甸,蒿宫倚天开。
幕府岂云远,钩陈环上台。
中丞建玉节,磊落非凡材。
耀日宾盖出,籋云天马来。
露冕烟山春,熊轼生风云。
万里自兹始,临岐重徘徊。
菀菀垂柳枝,嘤鸣正相催。
吴趋发浩倡,且荐金陵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