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信自有丹丘,汗漫聊从此地游。
玉简金函空寂寞,琪花瑶草几春秋。
射牛不用儒生议,望马堪从胜迹求。
一自大观归老眼,寻常指点遍齐州。
人间信自有丹丘,汗漫聊从此地游。
玉简金函空寂寞,琪花瑶草几春秋。
射牛不用儒生议,望马堪从胜迹求。
一自大观归老眼,寻常指点遍齐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泰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文化的深思。
首联“人间信自有丹丘,汗漫聊从此地游”,开篇即以浪漫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丹丘,传说中的仙人居住之地,此处借指泰山的神秘与神圣。汗漫,形容广阔无垠,这里用来表达诗人对泰山壮丽景色的向往和探索之心。
颔联“玉简金函空寂寞,琪花瑶草几春秋”,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泰山的静谧与生机。玉简金函象征着古代文化的遗存,此刻却显得孤寂无声;而琪花瑶草则代表了大自然的繁荣与生命力,它们在四季更迭中绽放,展现出不息的活力。这一联既是对泰山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反思。
颈联“射牛不用儒生议,望马堪从胜迹求”,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射牛和望马是古代文人雅士常有的行为,这里用以比喻对泰山胜景的欣赏与探索。诗人认为,这些行为无需儒家学者的议论,而是可以直接从自然景观中获得灵感与乐趣。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崇尚,也暗含了对传统学术束缚的超越。
尾联“一自大观归老眼,寻常指点遍齐州”,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大观,意为广阔的视野或宏大的景象,这里指泰山的壮观景色。诗人说自从有了这次大观之后,他便能以老眼寻常指点,遍览齐州(山东)的风光。这句话既是对泰山之美的赞叹,也是对自己人生旅程的总结,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心系天下的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泰山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文化深思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思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狂颇如豪拙似痴,人难忍者我能之。
六旬老境三椽屋,四海虚名万首诗。
不惜黄金偿酒债,犹将白发缀花枝。
儿孙十辈谁家有,心事唯应造物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