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马风沙万里身,眼明惊见楚江春。
绿蓑衣底元真子,不解吟诗亦可人。
鞍马风沙万里身,眼明惊见楚江春。
绿蓑衣底元真子,不解吟诗亦可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辽阔的风沙中策马驰骋的旅人,突然间,他的目光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那是江南的春天,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诗人通过“眼明惊见楚江春”这句,巧妙地将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物的情感体验融合在一起,展现了旅人内心的惊喜与感动。
接着,“绿蓑衣底元真子,不解吟诗亦可人。”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绿蓑衣是渔夫的象征,这里的“元真子”既指那位独自在烟溪边垂钓的渔夫,也暗喻着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本真的生活态度。即使这位渔夫不擅长吟诗作赋,但他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却同样值得赞美,展现出一种朴素而真实的美。
整首诗通过对旅人与渔夫两种不同生活状态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元好问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对自然之美的颂扬,同时也蕴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某种反思。
甓藓雕霜,檐萝扫月,叶吹重听。
匆匆梦转,改尽绿阴门径。
掩残书、错翻堕红,旧情未了芳题省。
又石阑几片,如何不护,唱蝉凄冷。愁凝。秋天迥。
但野水荒沟,故寒新暝。空山自好,未与宫槐同咏。
想江湖、摇落正多,雁声不到宵更永。
最妨他、白发孤篷,怨入渔灯檠。
浅酌吟香,单衣却烛,画栏同凭。
虚帘捲起,月上一庭花影。
问何时、羽衣舞残,玉楼远忆人闲冷。
恁无端叶底,新霜不管,井梧飘尽。苔润。寻芳径。
便凉收翠扇,暖馀金鼎。含情写怨,误了弄潮音信。
正阁中、秋梦不成,亸鬟海棠花下等。
傍妆台、镜子团栾,天涯归未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