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头波软浓于酎。风起处、青初皱。
乳燕双双帘幕透。梨花未雪,绿杨犹絮。
蚕饱桑阴瘦。无端酿出清明候。忽忆城南乍分手。
十二雕栏寒更陡。
踏青人远,斗茶时近,滋味如中酒。
鸭头波软浓于酎。风起处、青初皱。
乳燕双双帘幕透。梨花未雪,绿杨犹絮。
蚕饱桑阴瘦。无端酿出清明候。忽忆城南乍分手。
十二雕栏寒更陡。
踏青人远,斗茶时近,滋味如中酒。
这首《青玉案·闺怨》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春日里对过往情事的回忆与感慨。
开篇“鸭头波软浓于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水的柔美,仿佛鸭子的羽毛般柔软,色泽浓郁,如同醇厚的美酒,营造出一种温婉而略带忧郁的氛围。接着,“风起处、青初皱”进一步渲染了春风吹过水面,激起层层涟漪的画面,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
“乳燕双双帘幕透”一句,通过燕子穿帘的场景,不仅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气息,也暗含着主人公内心的微妙情感,似乎在暗示着某种期待或思念。随后,“梨花未雪,绿杨犹絮”两句,将梨花未绽放、绿杨尚在飘絮的景象与前文形成对比,既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是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感慨。
“蚕饱桑阴瘦”一句,以蚕儿饱食后身体逐渐消瘦的形象,隐喻着女子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过往的怀念。接下来,“无端酿出清明候”则表达了时间不知不觉间已至清明时节,引发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
“忽忆城南乍分手”直接点明了主题——对某人的回忆。城南分手的场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而“十二雕栏寒更陡”则通过描绘寒冷的栏杆,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离别后的孤独与凄凉感。
最后,“踏青人远,斗茶时近,滋味如中酒”四句,通过对比踏青与斗茶的不同情境,以及其中蕴含的不同滋味,表达了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情绪。踏青之人渐行渐远,而斗茶之时却即将来临,这种对比暗示了她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眷恋。
整体而言,《青玉案·闺怨》通过对春日景致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位女子在清明时节对过往情事的回忆与感慨,情感丰富,意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