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马渡洛水,血流征战场。
千门闭秋景,万姓危朝霜。
贤相燮元气,再欣海县康。
台庭有夔龙,列宿粲成行。
羽翼三元圣,发辉两太阳。
应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
胡马渡洛水,血流征战场。
千门闭秋景,万姓危朝霜。
贤相燮元气,再欣海县康。
台庭有夔龙,列宿粲成行。
羽翼三元圣,发辉两太阳。
应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
此诗描绘了一场战役后的惨状和一个贤能宰相的英明统治。首句“胡马渡洛水,血流征战场”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胡人(古代北方民族)的马匹跨过洛水,战场上血流成河,透露出战争的悲惨。
接着,“千门闭秋景,万姓危朝霜”则写出了战后的城市被关闭,秋天的美丽景色不再,人民生活在恐慌之中,朝廷也处于危机四伏的状态。这里“千门”、“万姓”用来形容战乱带来的广泛影响。
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却对贤相的统治给予了高度评价:“贤相燮元气,再欣海县康。”这位贤能的宰相以其英明的领导能力,使国家得到了复兴,人民重新过上了安康的生活。
“台庭有夔龙,列宿粲成行”则描绘了一种祥瑞之象,“夔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代表着吉祥与权威;“列宿”即排列的星宿,也暗示着天文吉兆。这里诗人借助这些祥瑞之物来赞美贤相的功绩。
下两句“羽翼三元圣,发辉两太阳”更是对宰相崇高地位的象征性描述,“羽翼”比喻宰相如同神鸟一般庇护着国家;“三元圣”可能指的是宇宙的三个根本原则,即天、地、人;“发辉两太阳”则形容宰相光芒万丈,照亮了整个世界,甚至超越了日月之光。
末尾,“应念覆盆下,雪泣拜天光”表达了诗人对这位贤相的怀念和崇敬。诗人在悲哀中回忆着宰相的英明,仿佛能听到他在祷告天空,泪如溪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场战争后的凄凉景象,也展示了一个理想化的贤相形象,他以其高尚的人格和卓越的领导能力,为国家带来了光明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