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历历上下秦,侯王将相史叠陈。
辱斯荣斯仁不仁,桃源鹿门商山人。
南涧远孙涧之滨,所以三人入呻吟。
桃源本是耕稼民,鹿门商山抱经纶。
一世虽屈九原伸,所以绝笔于获麟。
我之拟赋非厥伦,感公语我泪沾巾。
周汉历历上下秦,侯王将相史叠陈。
辱斯荣斯仁不仁,桃源鹿门商山人。
南涧远孙涧之滨,所以三人入呻吟。
桃源本是耕稼民,鹿门商山抱经纶。
一世虽屈九原伸,所以绝笔于获麟。
我之拟赋非厥伦,感公语我泪沾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对韩涧泉诗的跋文。赵蕃以历史为背景,提及周、汉交替时期,侯王将相的故事接连不断。他评论说,历史上的功过荣辱,仁与不仁,体现在桃源、鹿门、商山隐士的选择中。诗人提到南涧边的孙氏,他们三人深感世事艰辛,选择在山水间寻求安宁。
赵蕃指出,这些隐者虽然曾经是农夫或怀抱治国经略,但他们的理想并未得偿,如屈原虽一时受挫,但其精神永存,至麟止笔,象征着理想的终结。赵蕃自谦自己的诗作无法与他们相比,但读到韩涧泉的诗,不禁感慨万分,泪水涟涟。整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高尚人格和理想追求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