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无滞象,因物迭陈新。
求诸视听外,所接无不真。
冥坐澄内照,动默随两因。
适然忘故我,一理齐化醇。
薰风自习习,何者为陶钧?
太虚无滞象,因物迭陈新。
求诸视听外,所接无不真。
冥坐澄内照,动默随两因。
适然忘故我,一理齐化醇。
薰风自习习,何者为陶钧?
这首诗《饮酒》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描绘内心世界的平静与对外界事物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思考。
首句“太虚无滞象,因物迭陈新”描绘了广阔无垠的宇宙空间,没有固定的形态,万物在不断变化中呈现出新的面貌。这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不居,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和存在的深刻理解。
接着,“求诸视听外,所接无不真”表明诗人追求的是超越感官体验的真实,认为与外界的接触都是真实的,强调了心灵与外界的直接连接,而非仅仅依赖于物质的感知。
“冥坐澄内照,动默随两因”描述了诗人静坐时内心的平静与清明,以及其行为举止顺应自然规律的状态。这里“冥坐”意味着深入的冥想,而“澄内照”则指内心的清澈如镜,能够映照出真实的世界。同时,无论是行动还是沉默,都遵循着自然的法则,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适然忘故我,一理齐化醇”表达了诗人超越自我,达到与宇宙万物同化的境界。这里的“适然”意味着自然而然地忘却了个人的界限,而“一理齐化醇”则是说所有的道理在统一的宇宙法则下达到和谐与醇美,体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深刻领悟。
最后,“薰风自习习,何者为陶钧?”以自然界的微风自生自息为例,提出问题:在这无始无终的自然循环中,什么才是创造与塑造万物的力量?这个问题引人深思,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对生命本质和宇宙规律的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在精神世界与外在世界和谐统一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