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子虽可悲,有子未为喜。
断以释子言,莫非假合耳。
杜陵咏为麟,瑞物能有几。
昌黎谓之枭,恶德乃类是。
无之恐无后,有之亦为累。
苟非弗克肖,曷若听其逝。
颜路之亡回,宣尼之丧鲤。
此皆长而贤,痛甚于幼死。
夷甫虽尝云,情钟在我辈。
过哀亦奚为,安有复生理。
子夏空失明,季札号知礼。
吾友方盛年,何忧乏良嗣。
无子虽可悲,有子未为喜。
断以释子言,莫非假合耳。
杜陵咏为麟,瑞物能有几。
昌黎谓之枭,恶德乃类是。
无之恐无后,有之亦为累。
苟非弗克肖,曷若听其逝。
颜路之亡回,宣尼之丧鲤。
此皆长而贤,痛甚于幼死。
夷甫虽尝云,情钟在我辈。
过哀亦奚为,安有复生理。
子夏空失明,季札号知礼。
吾友方盛年,何忧乏良嗣。
这首诗通过对比无子与有子的不同境况,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养育后代的深刻思考。开篇即指出无子虽然可悲,但有子也不一定是喜事,因为子女可能会成为父母的累赘。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家国观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子嗣的重视。
“断以释子言,莫非假合耳。”此句暗示,有些关系可能只是表面上的结合,而缺乏真实的情感。接着,“杜陵咏为麟,瑞物能有几”则是通过古人对珍奇异兽的赞美来反问,真正的吉祥之物又能有多少。
“昌黎谓之枭,恶德乃类是。”这里昌黎被引用于批评那些品行不端的人,他们如同枭这种不受欢迎的东西。紧接着,“无之恐无后,有之亦为累”则进一步强调,无论是否有子女,都可能带来不同的担忧。
“苟非弗克肖,曷若听其逝。”这一句表达了如果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么即便他们离去,也是不得不接受的宿命。诗人通过“颜路之亡回,宣尼之丧鲤”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例子,强调长寿且贤良者逝去的痛苦,甚于年幼夭折。
接下来的几句,“夷甫虽尝云,情钟在我辈。过哀亦奚为,安有复生理。”表达了诗人对于先人遗风的怀念,以及对子女早逝的哀痛和无奈。最后,“子夏空失明,季札号知礼”则是通过历史上两位人物的例子,再次强调教育子女的重要性。
全诗围绕着“慰张石山幼子亡”的主题,以深刻而又温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养育和哀痛的独到见解。
喜尔年将壮,为儒志可嘉。
乡闾知行实,场屋见辞华。
公道方无壅,君门况不遐。
直应千里足,世世出吾家。
岘山羊叔子,江左管夷吾。
勋名掀揭宇宙,金匮侈丹书。
两载风寒卧护,一柱狂澜屹立,形势壮陪都。
功业笑儿辈,别有大规模。看东归,游凤沼,转鸿枢。
不应廊庙人物,犹佩玉麟符。
好是茅峰仙客,更与钟山佛子,同日庆垂弧。
一饮共千岁,永永辅皇图。
苦雨连日夜,佳月遭薄蚀。
晚风散积霭,水天忽改碧。
江皋放幽步,露下襟袂湿。
划然湖海兴,如骥不受勒。
扁舟系枯柳,渔子眠已熟。
唤起勿作难,解缆破秋色。
移我坐空旷,四顾竦毛骨。
山空木叶脱,岸断石脚出。
舍舟访邻叟,醉卧不纳客。
何必见安道,意行无适莫。
书生亦底事,忍冻犯蛟窟。
可怜穷事业,坐恐清景失。
归来定何得,索酒更深酌。
上士不言喻,下士笑局局。
太白下羌江,苏仙游赤壁。
风流共一时,作诗记今夕。
淡傅粉,浅画眉,鬓边休插桃花枝。
白面郎君马如箭,回头再盼情依依。
文君未识相如面,朱弦声里犹相恋,风流胜事千古传。
宁如文君当时深深深处深庭院,临邛亦免王孙怨。
佳人佳人休捲帘,门外落花春正甜。
绣床午困语声寂,博山篆冷香频添。
佳人噫,佳人吁,今人安得人人思秋胡,黄金不认真丈夫。
抚床多感慨,白发困风烟。
出门有碍,更堪寒暮雪飞天。
君弃一盂一衲,奔走五湖清海,杯度不乘船。
来访山中友,□□□□竿。看人间,谁得似,谪仙闲。
生涯不问,留情多在酒杯间。
剪烛西风谈笑,零落一尊相对,不觉已更残。
回首功名事,笺记谢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