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斋廊日易曛,荒荒独径树无群。
泉翻乱叶当门过,风送啼猿隔岭闻。
蜗篆难模砖塔字,旃檀谁爇石垆薰。
未堪古佛如松瘦,长与空山守白云。
寂寂斋廊日易曛,荒荒独径树无群。
泉翻乱叶当门过,风送啼猿隔岭闻。
蜗篆难模砖塔字,旃檀谁爇石垆薰。
未堪古佛如松瘦,长与空山守白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静谧的废寺景象。首联“寂寂斋廊日易曛,荒荒独径树无群”以“寂寂”、“荒荒”两词开篇,营造出一种孤寂、荒凉的氛围。接着,“日易曛”和“树无群”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萧瑟与孤独。
颔联“泉翻乱叶当门过,风送啼猿隔岭闻”通过动态的描写,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泉水在乱叶间流淌,仿佛是自然界的乐章;远处的啼猿声,虽隔着山岭,却清晰可闻,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颈联“蜗篆难模砖塔字,旃檀谁爇石垆薰”则转向对废寺本身的描述。砖塔上的字迹难以辨认,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遗忘;石炉中旃檀香的燃烧,虽无人知晓,却依然散发着香气,寓意着即使在荒废之地,也有生命的痕迹。
尾联“未堪古佛如松瘦,长与空山守白云”表达了诗人对废寺中古佛的感慨。古佛如同松树般瘦削,象征着岁月的磨砺和生命的坚韧;它与空山中的白云相伴,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禅意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废寺环境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古佛形象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和生命深刻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