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盖松幢引步高,跻攀终日自忘劳。
寒泉澄澈新镕镜,华栋峥嵘下冠鳌。
轩到嫩岚浓欲滴,庵依叠嶂势偏豪。
双旌暮迫城闉去,止观回应羡毳袍。
松盖松幢引步高,跻攀终日自忘劳。
寒泉澄澈新镕镜,华栋峥嵘下冠鳌。
轩到嫩岚浓欲滴,庵依叠嶂势偏豪。
双旌暮迫城闉去,止观回应羡毳袍。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览碧照庵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内心的宁静。首句“松盖松幢引步高,跻攀终日自忘劳”以松树的形象开篇,生动地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壮观景象,仿佛松树的枝叶如同伞盖和幢幡引领着行者攀登至高处,让人在劳顿中忘却疲惫,享受着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乐趣。
接着,“寒泉澄澈新镕镜,华栋峥嵘下冠鳌”两句,通过寒泉与华美的屋檐形象,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壮丽。寒泉如新铸的明镜,清澈见底,映照出周围景物的倒影;而华美的屋檐则像巨鳌之冠,耸立于群山之中,展现出一种雄伟而又和谐的美。
“轩到嫩岚浓欲滴,庵依叠嶂势偏豪”描绘了到达庵堂时的景象,嫩雾缭绕,仿佛触手可及,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清新;庵堂依附于层层叠叠的山峦之上,气势非凡,凸显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
最后,“双旌暮迫城闉去,止观回应羡毳袍”表达了作者在傍晚时分离开庵堂,返回城市,心中满是对庵中僧侣生活状态的羡慕之情。这里的“双旌”可能指的是某种标志或象征,暗示了作者对安宁、简朴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游览过程中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父天不可嗔,夫君不宜怨。
要知古圣贤,贵在素贫贱。
父常煮字不成饭,夫常织文不成绢,衣粗布衣龁藜苋。
去耕原上田,往种陌上桑。
穫云秋穗重,缲雪春丝长。
汝温汝饱官征忙,翁出校书为汝偿。
不起楼台作热官,小园回合抱溪湾。
露漙花靥春红湿,烟护松髯晚翠寒。
已向掌中旋宇宙,正须胸次著云山。
可能再为苍生出,鹤怨猿啼搅夜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