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岭复下岭,出关复入关。
但愁茧足万山里,未得迥眺层峰颠。
兹山翠先陡云上,俯视群岚尽孙行。
夕阳明灭紫翠开,茫茫欲逐天风飏。
北连恒岳南太行,三晋河山屹西障。
回头却望中山东,已随一气浮空濛。
直从飞鸟不度处,而我掉鞅过其中。
有如航海得洲坞,转眄飓风鳄浪心忡忡。
平时看山陋西北,绝少幽灵但雄特。
今逢此景知昔非,欲赋登高愧无力。
嗟余羸病困缁尘,暂得壮观情许亲。
肯为山多怯行路,行看终南华山去。
上岭复下岭,出关复入关。
但愁茧足万山里,未得迥眺层峰颠。
兹山翠先陡云上,俯视群岚尽孙行。
夕阳明灭紫翠开,茫茫欲逐天风飏。
北连恒岳南太行,三晋河山屹西障。
回头却望中山东,已随一气浮空濛。
直从飞鸟不度处,而我掉鞅过其中。
有如航海得洲坞,转眄飓风鳄浪心忡忡。
平时看山陋西北,绝少幽灵但雄特。
今逢此景知昔非,欲赋登高愧无力。
嗟余羸病困缁尘,暂得壮观情许亲。
肯为山多怯行路,行看终南华山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投宿于要罗寨,次日清晨登山西岭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山岭的起伏、云雾的变幻以及夕阳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首句“上岭复下岭,出关复入关”描绘了登山的过程,既有攀登的艰辛,也有穿越关隘的复杂,体现了旅途的不易。接着“但愁茧足万山里,未得迥眺层峰颠”则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环境的担忧,以及未能远眺山顶的遗憾。
“兹山翠先陡云上,俯视群岚尽孙行”描绘了山峰的翠绿与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超脱凡尘的感觉。“夕阳明灭紫翠开,茫茫欲逐天风飏”则通过夕阳的变化,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界的壮丽景色。
“北连恒岳南太行,三晋河山屹西障”描述了山脉的连绵不绝,以及它们在地理上的重要性。“回头却望中山东,已随一气浮空濛”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景色的回顾与向往。
“直从飞鸟不度处,而我掉鞅过其中”运用比喻,将自己比作在飞鸟无法穿越的地方前行的人,强调了个人的勇气与决心。“有如航海得洲坞,转眄飓风鳄浪心忡忡”则通过航海的比喻,表达了面对未知挑战时内心的不安。
“平时看山陋西北,绝少幽灵但雄特”对比了诗人过去对西北山景的看法,以及现在对眼前景色的新认识。“今逢此景知昔非,欲赋登高愧无力”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重新认知,以及对自己能力的谦逊。
最后,“嗟余羸病困缁尘,暂得壮观情许亲。肯为山多怯行路,行看终南华山去”表达了诗人虽然身体虚弱,但仍能暂时感受到大自然的壮观,并且愿意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旅程,前往终南山和华山。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江山入眼昔无殊,只有人事堪嗟歔。
权门杂沓行苞苴,屠儿贩客纡青朱。
梵仪膜拜参浮屠,痴儿娇子不识书。
淫坊博塞为欢娱,金章下堂揖老胥,老胥分庭抗士儒。
身裹道衣臂佛珠,岁时入谒何易于。
羊肩斗酒清而腴,酬酢偃蹇以字呼。
官家赤子元何辜,一毫枉直凭青蚨。
十八年前此事无,作诗一笑君应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