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赋河东若有神,忽惊风雨失龙鳞。
暂收三寸囊中颖,仍作诸侯幕里宾。
掩镜清霜俱是恨,拂弦流水为谁新。
长干夹道青楼眼,愁绝烟花梦后身。
一赋河东若有神,忽惊风雨失龙鳞。
暂收三寸囊中颖,仍作诸侯幕里宾。
掩镜清霜俱是恨,拂弦流水为谁新。
长干夹道青楼眼,愁绝烟花梦后身。
这首诗《殷无美下第》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通过对落第士子殷无美的形象描绘,展现了其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对未来的迷茫。诗中的“一赋河东若有神,忽惊风雨失龙鳞”两句,以赋比兴的手法,将殷无美比作河东之神,却在风雨中失去了龙鳞,暗示了他才华横溢但遭遇挫折的命运。接下来,“暂收三寸囊中颖,仍作诸侯幕里宾”两句,通过比喻,说明尽管暂时被收起,但仍有机会成为诸侯幕下的宾客,寄寓了对殷无美未来可能转机的期待。
“掩镜清霜俱是恨,拂弦流水为谁新”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殷无美的内心情感,镜中的霜白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内心的哀愁,而弹奏的琴弦流水则似乎在诉说着无人倾听的新曲,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最后,“长干夹道青楼眼,愁绝烟花梦后身”两句,以长干道旁的青楼为背景,描绘了殷无美眼中所见的繁华与失落,仿佛是在烟花散尽后的梦境中,流露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落第士子内心的复杂情绪,以及对命运的无奈与对未来的一丝希望,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深度。
波平如镜,畅襟怀、最是云峰烟壑。
芦雁成群,沙际处、点缀水天一色。
木叶刚凋,霜花再结,不耐罗衣□。
蓬窗遥望,素娥滉漾如雪。
还想九载飘零,东闽西粤,曾与江山别。
今日重来,应笑我、犹恐鬓丝添白。
渺渺离情,茫茫故里,只惹愁千摺。
溪村鱼市,羡它消受风月。
朝飞暮卷怅难留。挂帘钩。又慵钩。
流水落花,春去曲江头。
寂寞空庭闲立遍,天不管,惜芳心、怎解愁。解愁。
解愁。夜悠悠。云未收。雨未收。
梦也梦也,梦不到,旧日红楼。
化个翩翩,蝴蝶几生修。
目断天涯芳草路,偏岁岁,自残春、绿到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