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识洛阳姚魏面,赵昌著色亦名家。
可怜俗眼无真赏,不宝丹青宝墨花。
要识洛阳姚魏面,赵昌著色亦名家。
可怜俗眼无真赏,不宝丹青宝墨花。
此诗描绘了画家赵昌的高超技艺,以及当时人们无法真正欣赏其艺术价值的情形。首句“要识洛阳姚魏面”以洛阳和姚黄、魏紫两位著名画家的名字来强调赵昌作品之珍贵,表明赵昌的绘画技艺在同行中已有相当高的地位。
“赵昌著色亦名家”进一步肯定了赵昌作为画家的声誉和地位。他不仅是洛阳姚魏面之流,而且他的着色技法也是颇受推崇的。
接下来的两句“可怜俗眼无真赏,不宝丹青宝墨花。”表达了诗人对当时观众品味浅薄,无法辨识真正艺术价值的哀叹。这里,“俗眼”指的是一般不具备深刻艺术鉴赏能力的大众,而“无真赏”则强调他们的评价往往缺乏深度和准确性。“丹青宝墨花”形象化地代表了绘画中的精华部分——色彩与线条,然而这些美妙之物在大众眼中并未得到应有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比画家技艺的高超与观者品味的平庸,抒发了诗人对于艺术不被真正理解和欣赏的悲哀。同时,这也反映出古代社会中艺术作品价值往往得不到应有重视的现实。
滁阳饶古迹,山水境幽然。
名流相接踵,题咏日纷繁。
我来值长至,欲一向山前。
适逢豪侠友,相约入林渊。
巉岩如虎伏,苍松似龙眠。
少憩闻清磬,徐步览名泉。
山僧供茗碗,不为礼数牵。
坐卧兴夷犹,啸傲山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