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眼昏花左足风,金篦石水用无功。
不如回念三乘乐,便得浮生百病空。
无子同居草庵下,有妻偕老道场中。
何烦更请僧为侣,月上新归伴病翁。
右眼昏花左足风,金篦石水用无功。
不如回念三乘乐,便得浮生百病空。
无子同居草庵下,有妻偕老道场中。
何烦更请僧为侣,月上新归伴病翁。
[
]
[
]
[
]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唐朝创作的《病中看经赠诸道侣》。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因病而深刻体会到佛法的智慧,并对生活有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思考。
"右眼昏花左足风,金篦石水用无功。"
开篇两句,诗人描绘出自己的身体状况,右眼模糊不清,左脚受到风邪的侵袭,而使用了金针石药却没有丝毫效果。这不仅反映了当时医疗条件的有限,也展示了诗人对现实治疗无效的无奈感受。
"不如回念三乘乐,便得浮生百病空。"
接着,诗人表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疾苦的境界,通过回想佛法中的“三乘”(声闻乘、缘觉乘和大乘)之乐,可以超越尘世的一切痛苦,让所有的病痛仿佛都不存在了。这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信仰与理解。
"无子同居草庵下,有妻偕老道场中。"
此处,诗人描写了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无子的平静共居,以及有伴侣的岁月流转,都在自然之中寻找到了宁静与和谐。这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方式的向往。
"何烦更请僧为侣,月上新归伴病翁。"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一种豁然开朗的心境,不再需要请求僧侣陪伴,只是在月光之下,与病痛共度时光。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接受与顺应,也是对佛法智慧的一种实践。
整首诗通过对身体不适、对治疗无效的反思,以及对佛教智慧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在病中寻找精神慰藉和超越尘世苦难的过程。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与禅意的作品。
衡岳迎秋翡翠瘦,潇湘漾风琉璃皴。
夜船载月急如箭,归去来兮休问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