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与黄花不并时,翛然天与碧鲜姿。
多应幼玉同韩重,化作人间连理枝。
开与黄花不并时,翛然天与碧鲜姿。
多应幼玉同韩重,化作人间连理枝。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菊花,它在秋天的花海中独树一帜,与常见的黄色菊花不同,选择了碧绿的颜色作为自己的色彩。诗人以“天与碧鲜姿”来形容这种菊花的独特气质,仿佛是大自然特意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生命力和美感。
接着,诗人将这种菊花与古代传说中的爱情故事相联系,暗示这种菊花可能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他提到“多应幼玉同韩重”,这里“幼玉”和“韩重”分别指代古代传说中的两位忠贞情侣,幼玉是韩重的妻子,韩重则是忠于爱情的典范。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这种菊花独特魅力的赞美,以及它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寓意。
最后,“化作人间连理枝”这一句,更是将这种菊花的形象升华到了一个更加浪漫和美好的境界。连理枝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夫妻恩爱、百年好合的意象,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将菊花与这一传统意象联系起来,不仅赞美了菊花的美丽,更寄托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野人献菊”的描述,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展现了菊花独特的美和深邃的情感内涵,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美好爱情的憧憬和赞美。
官居故逼仄,北窗谁所开?
胡床憩午暑,帘影久徘徊。
高槐忽低昂,知有好风来。
须臾堕几席,篆香小飞灰。
病翁亦披襟,月露装奇怀。
垄头暴背耘,永书妇子偕。
不辞梦山裂,田水如泼醅。
去年岂堪说,稻根已浮埃。
使君坐侯宅,窗间即凉台。
何敢诉苦热,洒然助心斋。
隐吏诗情卜筑幽,同年惜别劝淹留。
试倾万景湖亭酒,来看半轮江月秋。
川路虽长犹共此,夜船空载且归休。
丘岩胜处频回首,好事谁能更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