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春工巧,玉漏花深寒浅。韶景变、融晴蕙风暖。
都门十二,三五银蟾光满。瑞烟葱茜,禁城阆苑。
棚山雉扇。绛蜡交辉星汉。神仙籍、梨园奏弦管。
都人游玩。万井山呼欢抃。岁岁天仗,愿瞻凤辇。
渐春工巧,玉漏花深寒浅。韶景变、融晴蕙风暖。
都门十二,三五银蟾光满。瑞烟葱茜,禁城阆苑。
棚山雉扇。绛蜡交辉星汉。神仙籍、梨园奏弦管。
都人游玩。万井山呼欢抃。岁岁天仗,愿瞻凤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郊游图景,通过对自然美景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开篇“渐春工巧”四字,便设定了一个温馨而又不失精致的季节氛围。春天万物复苏,自然界展现出生机勃勃的一面,而“玉漏花深寒浅”则是对这一美好景象的具体描绘,玉漏花即梅花,它在深寒中依然盛开,但那清冷之美也带着一丝浅淡的温婉。
接着,“韶景变、融晴蕙风暖”描述了春日气候变化万千,阳光和煦,微风习习,使得整个世界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里的“韶景”指的是春天的美好景色,而“融晴蕙风”则是对春日温暖阳光和柔和微风的形容。
“都门十二,三五银蟾光满。”这一句中,“都门十二”很可能是在描绘城市的繁华与热闹,而“三五银蟾光满”则指的是月亮,如同一轮明镜悬挂在夜空之中,洒下清辉。
诗人接着笔触转向“瑞烟葱茜,禁城阆苑。”这里的“瑞烟葱茜”可能是对宫廷周围环境的一种描写,那些细腻的烟雾在空气中弥漫,营造出一种祥瑞而神秘的氛围。而“禁城阆苑”则直接指向了皇宫与其周边的美丽园林。
“棚山雉扇。”这一句通过对建筑物的描写,增添了一种结构上的层次感。这里的“棚山雉扇”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建筑或景观,它在诗人笔下成为了构图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紧接着,“绛蜡交辉星汉。”这一句则是对夜空中星辰的描写,通过“绛蜡交辉”的比喻,使得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繁密星河之美,而“星汉”则直接点出了夜空中的璀璨。
在“神仙籍、梨园奏弦管。”这一句中,“神仙籍”可能是指诗人对某种超凡脱俗的境界的向往。而“梨园奏弦管”则直接描绘了当时宫廷乐队或者说音乐家的演奏场景,通过这种方式传达了一种文化艺术之美。
最后,“都人游玩。万井山呼欢抃。”这一句表明了在这样美好的春日里,人们纷纷外出游玩,而“万井山呼欢抃”则是对人们游玩时的快乐心情的一种描写,他们似乎在与大自然进行着愉悦的交流。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充满生机又不失典雅的春日世界。通过对各个方面景象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龙翔住持毛起宗,参随鹤驾谒九重。
冲虚教主许器之,名以玉局高其风。
赠言五十有六字,尽说大罗天上事。
老君出现成都时,地神涌局亦如此。
空歌黎罗还上清,再三祝付玉局生。
吾徒被服老君教,毋忝玉局之所名。
名非可名局非局,心田种熟蓝田玉。
入水不濡火不焚,一气孔神无断续。
况闻古有毛仙翁,是身虽异性则同。
华表白鹤犹未归,函关青牛今则逢。
道家宫阙连云起,日食仙曹千万指。
谁其主者玉局生,宴坐无为观太始。
中舍唐宗室,丹青焕云汉。
适当天后朝,家国生屯难。
所愿执艺事,婉焉而上谏。
制为摘瓜图,忠恪非鄙慢。
冀或宵览馀,骨肉释冰炭。
章怀恭顺子,尽室赴忧患。
回首横门道,苦泪落馀栈。
路见摘瓜者,恧然兴永叹。
悲哉黄台辞,四摘乃抱蔓。
神器有天命,侈心暂惑乱。
梁公社稷臣,直劫四庙算。
煌煌万方业,复得返贞观。
一重窗网,认碧玻璃纸,三面屏障。
不是梧桐,便是芭蕉,红亭半角都让。
断无人处帘垂地,便几点疏疏雨响。
有隔花架上,鹦哥恰好,翠毛新长。
最忆沙堤里外,断桥四五月,湖水新涨。
密密层层,几个湾头,暗里只通双桨。
伤春杜牧来何暮,已赢得天涯惆怅,看夕阳山外青山,又费一番浓想。
绿阴如滴,在苔花疏处,深茜堪摘。
栉栉斜梳,小样鱼鳞,凉烟一剪犹湿。
年来南浦多离恨,想钿朵有人抛掷。
恰笑他,吹出无心,还似鬓边曾贴。
最好手携鸾尾,呼龙一片种,横扫无迹。
道是兰江神女,行来有此,袜罗颜色。
水天环佩短何处,只满把灵苗拾得。
料此时,采药归来,补取满庭浓碧。
雪痕深,梅信浅。纸阁夜微暖。
多病文园,辜负绿樽满。
晓风残月歌成,桃鬟何处,且自拍、红犀轻扇。
赋情倦。冻禽声里魂消,长亭短亭半。
不顾愁人,小鹢去如箭。
许侬招个红襟,春楼剪影,莫误了、花时银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