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堂存古制,城上俯江郊。
落构垂云雨,荒阶蔓草茅。
柱穿蜂溜蜜,栈缺燕添巢。
坐接春杯气,心伤艳蕊梢。
英灵如过隙,宴衎愿投胶。
莫问东流水,生涯未即抛。
此堂存古制,城上俯江郊。
落构垂云雨,荒阶蔓草茅。
柱穿蜂溜蜜,栈缺燕添巢。
坐接春杯气,心伤艳蕊梢。
英灵如过隙,宴衎愿投胶。
莫问东流水,生涯未即抛。
此诗描绘了一幅古朴庄严的江山风光和一场文人雅集的情景。首句"此堂存古制,城上俯江郊"设定了整个画面:一座保存着古代建筑风格的厅堂位于城上,可以眺望江边的乡村。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传统文化和历史延续的一种颂扬。
接下来的几句"落构垂云雨,荒阶蔓草茅。柱穿蜂溜蜜,栈缺燕添巢"细腻地展现了厅堂的衰败与自然景象的交融。古老的建筑已经开始有些损坏,但这种破旧中透露出一丝生机和生命力。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描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和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慨。
"坐接春杯气,心伤艳蕊梢"则转向了内心的情感体验。诗人在这座古老的厅堂里,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但这种美好的自然界和温暖的场合,却让他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愁和伤感。这是因为在美好与衰败并存中,他感受到了一种对于逝去时光的无力感。
"英灵如过隙,宴衎愿投胶"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希望能够与古代英杰之灵相通,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在这里,“英灵”是对过去英雄人物的称呼,而“过隙”则意味着超越时空的界限,去追寻那些伟大而不朽的精神。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智慧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莫问东流水,生涯未即抛"是对生命态度的一种表达。在这里,“东流水”象征着时间的不可逆转,而“生涯未即抛”则意味着诗人对于生活和未来仍持有一份期待和珍惜。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也是诗人在面对历史遗迹时所表现出的豁达与超脱。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古老厅堂的景象,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时间和生命价值的一种深刻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