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寻春不见春,杖藜踏破几山云。
归来试把梅花看,春在梅稍已十分。
尽日寻春不见春,杖藜踏破几山云。
归来试把梅花看,春在梅稍已十分。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寻春者的经历与心境。首句“尽日寻春不见春”,开篇即以一种略带遗憾的口吻,表达了寻春者在漫长的一天里,尽管四处探寻,却未能找到春天的身影。然而,这种看似徒劳的寻找,却因后两句的转折而变得意味深长。“杖藜踏破几山云”,通过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寻春者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仿佛在云雾缭绕的山间留下了足迹,也留下了对春天的执着追求。
最后一句“归来试把梅花看,春在梅稍已十分”则巧妙地揭示了春天的真正所在。当寻春者回到家中,无意中发现梅花绽放,那正是春天的象征。这里的“春在梅稍”不仅指出了春天的位置,更寓意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如同梅花在严冬之后的绽放,预示着新生与美好的到来。整首诗通过寻春的过程,传达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和对生活中的细微之美的发现与欣赏,充满了哲理意味和情感深度。
年过半百巳成翁,岭表一官如梦中。
野人炙皆竟何有,岐路亡羊老未通。
弥论大造笑元宰,节量此生非化工。
赤城玄圃乌乌在,问道鼎湖常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