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火萧条春日暮。荒山月上闻村鼓。
羁客閒愁知几许。千万缕。人閒没个安排处。
醉酒翩翩随所寓。泠然便以风为驭。
指点虚无云外路。留不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灯火萧条春日暮。荒山月上闻村鼓。
羁客閒愁知几许。千万缕。人閒没个安排处。
醉酒翩翩随所寓。泠然便以风为驭。
指点虚无云外路。留不住。东将入海随烟雾。
这首《渔家傲·正月十四日夜有感而作》是金末元初诗人段克己的作品,描绘了春天傍晚时分的荒山景象。首句“灯火萧条春日暮”,通过昏暗的灯火和落寞的气氛,展现出春日将近、夜晚降临的寂静与凄凉。接着,“荒山月上闻村鼓”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氛围,月光洒在荒山上,远处村庄的鼓声隐约可闻,勾起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羁客闲愁知几许”,羁旅之人内心的愁绪难以言表,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千万缕”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复杂的情感纠葛。“人闲没个安排处”,诗人感叹自己身处异乡,无处安放这份深深的愁绪。
下片转而写醉酒后的飘忽状态,“醉酒翩翩随所寓”,借酒消愁,醉意中仿佛能驾驭清风,象征着心灵的解脱。然而,“指点虚无云外路”,即使如此,也无法留住时光,只能任其东流,如同烟雾般消散,“随烟雾”隐喻人生的无常和漂泊不定。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抒情,通过描绘春夜的荒山、孤月、村鼓和醉酒,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街西三寺无一存,慈仁独以松留痕。
双松成三久代嬗,望古销尽渔洋魂。
山光满镜昔登阁,戒公息叟遗孤墩。
顾阎龛火接凉翠,中有梵籁无尘喧。
讵知转眼便泡影,窑像指画同泥洹。
三松倔强天所赦,物外不动宁非尊?
人间何世独也正,后秀足可追金元。
欲知未来视过去,诗成图就吾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