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山头五老人,晚岁才见羲皇民。
雪蒙绿发不改色,云映苍颜真入神。
岂无北海未须避,自有南极堪为邻。
吾亭拟结白鹿上,独对一杯公莫嗔。
匡庐山头五老人,晚岁才见羲皇民。
雪蒙绿发不改色,云映苍颜真入神。
岂无北海未须避,自有南极堪为邻。
吾亭拟结白鹿上,独对一杯公莫嗔。
这首诗描绘了五老峰的壮丽景色与隐逸之气,展现了诗人邵宝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匡庐山头五老人”,以“五老人”形象地描绘了五老峰的雄伟壮观,仿佛这山峰是五位长者守护着这片土地。接着,“晚岁才见羲皇民”一句,表达了在晚年才能见到如此淳朴、如同远古时代般的生活景象,流露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雪蒙绿发不改色,云映苍颜真入神”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山峰比作头发被雪覆盖的老者,云彩映照下的苍颜,生动描绘出五老峰的神秘与庄严。这里不仅赞美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暗示了山中可能隐藏着某种超凡脱俗的精神世界。
“岂无北海未须避,自有南极堪为邻”两句,进一步表达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即使面对外界的诱惑或挑战(“北海”常指北方,象征困难或挑战),也不必逃避,因为山中自有宁静与和谐(“南极”常指南方,象征平静与安宁)。
最后,“吾亭拟结白鹿上,独对一杯公莫嗔”表达了诗人希望在山中建造一座亭子,独自享受自然之美,与世隔绝,与天地同呼吸,与自然共饮一杯酒的愿望。这里的“白鹿”可能象征着纯洁、自由与隐逸,与前文的“五老人”相呼应,共同营造了一幅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理想图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作品。
重阳何处登临,玉骢惯识南山路。
秋空绝顶,西风两鬓,白云双屦。
浙浦寒潮,苏堤画舸,吴宫烟树。
不一尊琼露,数声金缕,将此景,成虚负。
试觅旧题诗句。
早斓斑雨苔无数。
琼台宝瑟,不堪重记,泛觞流羽。
笑捻黄花,闲寻红叶,故人何处。
倚危阑北望,燕云*霭,又征鸿暮。
离思满春江,当时事、争忍不思量。
记芳径月斜,凭肩私语,兰舟风软,携手寻芳。
回首处,青山遮望眼,绿柳系柔肠。
云落雨零,燕愁莺恨,宝钗留股,鸾镜分光。
天涯飘零客,情缘向何处,最是难忘。
犹剩满襟清泪,半臂余香。
□心似雨花,一枝寂寞,梦随风絮,万里悠扬。
谁信觉来依旧,烟水茫茫。
勇退归来,一担乾坤,十年息肩。
柰东山安石,岂容高卧,洛中司马,须再调元。
车拥蒲轮,杖扶灵寿,琴瑟更张为解弦。
人都道,果功成霖雨,泽润无边。
河汾闲气生贤。
算甲子、才同绛县年。
更太公八十,出膺熊虎,武公九十,入戴貂蝉。
梅信春香,槐阶日暧,数到庄椿岁八千。
持杯寿,寿文章宰相,廊庙神仙。
袖中携得新诗,今朝来祝吾师寿。
吾师何似,一生清净,淡然笃守。
丹骨通明,霜髯潇洒,竹坚松瘦。
更不须展放,寿星图画,自是个,希夷叟。
忿欲贪痴那有。
把玄关近来参透。
黄芽白雪,玉炉金鼎,龙蟠虎走。
九转功成,不妨笑傲,人间长久。
待从师杖屦,八千余岁,肯相容否。
梦回花露沾衣,夜来酩酊谁留住。
依稀犹记,春风亭槛,野云窗户。
物外仙姿,一声白雪,翠微深处。
要风流陶写,等闲莫遣,儿童辈,识真趣。
四海知音难遇。
尽疏林暝烟催暮。
一杯未举,两眉长皱,人生何苦。
只恐明朝,玉骢迷却,武陵溪路。
倘刘郎不厌,醒时来访,醉时归去。
正一阳道长,见佳气,拥青骢。
是桐树生孙,桂枝结子,喜庆重重。
东床几多痴福,算平生、乃祖积阴功。
敢望成吾宅相,但休坠汝家风。
今朝何必问穷通。
满引紫金钟。
看掌上擎来,玉明五岳,漆点双瞳。
他年与君归老,向*山、南北水西东。
不怕斜阳醉倒,有人扶两衰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