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首儒冠耻圣明,丁年重见集髦英。
敢将科第夸侪辈,转觉前贤愧后生。
皓首儒冠耻圣明,丁年重见集髦英。
敢将科第夸侪辈,转觉前贤愧后生。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刘绎所作的《忆童试有作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轻时参加童试的回忆与感慨。
首句“皓首儒冠耻圣明”,诗人以“皓首”形容自己年老,以“儒冠”自指,表明自己身为儒者,却在晚年反思年轻时的作为,感到羞愧于未能达到圣明的标准。这里既有对自身过去的反省,也暗含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次句“丁年重见集髦英”,“丁年”指壮年时期,“髦英”则比喻才华出众的年轻人。此句描绘了诗人年轻时与众多才俊一同参加考试的情景,强调了当时人才济济的盛况。
接下来的“敢将科第夸侪辈”,诗人用“科第”指科举考试的成绩,表明自己不敢轻易地在同辈中炫耀自己的成绩,体现了谦逊的态度和对同辈才能的尊重。
最后,“转觉前贤愧后生”则表达了诗人对前辈和后辈的感慨。他认为自己在前人面前感到惭愧,而对后辈则充满了敬佩,体现了对历史传承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年轻一代的期待与赞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回顾个人经历,表达了对自我成长的反思、对时代人才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传承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思考。
品行文章。在今时希有,若个低昂。
箪瓢同玉润,几砚共川光。三径曲、一池方。
真寝食难忘。纵万里、山云海月,如共徜徉。
算来相得无双。自少年至老,冰檗同尝。
逃禅酒力少,入市笑声长。渔家傲、别宫商。
写尽始终肠。不以我、人微道薄,雁足传将。
竹篱僧舍,共联翩、江北江南人物。
木榻香温红蜡烛、相赏图书四壁。
谢屐登山,江花恨别,一卷如冰雪。
文章千古,岂惟当代之杰。
今夜笔阵词芒,从横排荡处,弦无虚发。
拍案狂呼,正荧荧、窗外寒星明灭。
百罚深杯,千回巨碗,酒气酣冲发。
吾曹豪兴,大都觞咏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