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静一鸟响,始知山已深。
起来视庭户,清松圆午阴。
何以朗怀抱,山水与鸣琴。
大文弥外朴,至音转内沈。
即理信非隔,所欣良在襟。
谷静一鸟响,始知山已深。
起来视庭户,清松圆午阴。
何以朗怀抱,山水与鸣琴。
大文弥外朴,至音转内沈。
即理信非隔,所欣良在襟。
这首清代诗人史密的《山中作》描绘了山林中的宁静与深邃。首句“谷静一鸟响”,通过山谷的寂静和单一鸟鸣的清晰,展现了山中的幽寂之美。接着,“始知山已深”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深远意境的领悟。
“起来视庭户,清松圆午阴”描绘了诗人起身活动,看到庭院中清幽的松树投下的圆形午阴,进一步渲染了静谧的氛围。诗人借景抒怀,“何以朗怀抱,山水与鸣琴”,感叹山水之景与琴声能够舒展胸怀,传达出内心的恬淡与旷达。
“大文弥外朴,至音转内沈”运用比喻,将自然景色比作大文章,质朴而深沉,琴音则如至高无上的音乐,内敛而深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艺术的赞美。
最后两句“即理信非隔,所欣良在襟”揭示了诗人的心境,即使道理看似远离尘世,但欣赏与感悟却近在咫尺,令人心生欢喜,这份欣喜之情融入了诗人的胸襟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生活的情趣,寓情于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超脱世俗的追求。
如来一大事,出现于世间。
五千方便教,流传几百年。
四十九年说,未曾忤出言。
如来灭度后,付嘱迦叶边。
西天二十八,祖佛印相传。
达摩观东土,五叶气相连。
九年来面壁,唯有吃茶言。
二祖为上首,达摩回西天。
六祖曹溪住,衣砵后不传。
派分三五六,各各达真源。
七八心忙乱,空花坠目前。
苦哉□眼士,认得止啼钱。
外道多毁谤,弟子得生天。
昔在灵山上,今日获安然。
六门俱休歇,无心处处閒。
如有玄中客,但除入我山。
一味醍醐药,万病悉皆安。
因缘契会者,无心便安禅。